(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天津 301800)
當今社會,接二連三的公眾事件率先在微博上開始發酵,然后影響開始擴大說明了什么?這些事件恰恰說明這不再是專屬于普羅大眾的自我狂歡,更是在宣告著一種借由能夠改變未來的技術而發展壯大的能力。借由正義、愛或者相同的興趣愛好或者生活經歷,人們可以超越很多的限制。
而一起分享、合作甚至于可以謀劃或者籌劃集體活動。當人們把組織像衣服一樣脫掉時突然發現,新的關系和環境不再干老而僵硬,而變成有生命力的、有黏性的存在。在通過微博和其他新媒體平臺來傳達信息的時候,媒介的生態環境和社會輿論環境都因此受到影響而開始發生變化。在傳播信息的工具和平臺在社會上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之后,新的變化也開始在社會出現了,主導輿論的角色也開始從微博等新媒體讓渡給了網絡輿論,網絡輿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隨著網絡輿論的影響越來越大,它開始對社會的輿論的具體發展目標和發展形式產生作用。
意見領袖是微博輿論最為重要的一個角色,它在微博輿論的形成和演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秘書長祝華新的研究分析,網絡名人的大批量迅速涌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由政府和官方媒體主導新聞宣傳和社會輿論的格局。微博中大量出現的意見領袖也使得之前意見領袖只是在傳統的借助大眾或人際傳播的平臺上活躍的現象被改變了,意見領袖在社交媒體上高度活躍的特征讓他們能夠更加輕松地發表觀點和訴說評論,而發表觀點也成為了一個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普及的信息傳播過程了。
微博的意見領袖大多來自社會各階層的精英階級。他們一般都受過很高的教育,所以他們事件有自己獨特而深刻的看法和分析。他們發表的評論和內容經常會被粉絲和普通網民廣泛轉發和評論,因此輿論領袖在輿論傳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比方說唐駿的學歷造假事情就是由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披露從而曝光的;李鴻忠的搶筆事件之所以能夠得到大批網民關注,也是因為媒體界有名人士閭丘露薇借助微博發表了自己的態度和評論。微博上的意見領袖在輿論迸發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能夠借助設立新議題來轉移公眾對熱點和事件的關注重點,還可以借此來轉變輿論的發展方向。
數量眾多的微博用戶在推動微博輿論形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微博用戶可以說分布廣泛,隨處可見,他們本身就代表著生活的各個不同的角落,從而可以讓任何范圍的任何事件都可以被上傳到微博。這就導致了往往是微博用戶率先曝光出來很多事情,最后構成了微博上無數的新聞和事情。而當事件爆發時,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夠聚集龐大數量的用戶來轉發評論,事情的影響力得以被擴大,從而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發表觀點。
傳統媒體就是指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它們與微博是一種共贏共生的關系。對傳統媒體來說,它們能夠借助微博這個平臺采集到很多來自網友和民眾的新聞素材。很多被初次曝光的事件都是網友上傳到微博上的,傳統媒體能夠采集并進行深度挖掘,從而為廣大公眾還原事情真相。對微博來說,微博想要擴大輿論是離不開傳統媒體去助力的,傳統媒體如果通過新聞調查跟蹤熱點事件的話,輿情就能夠進入公眾的熱烈探討和熱議階段,成為一個社會熱點。
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就是廣州法制辦的咆哮哥事件,雖然早在6月18號就有網友把事情曝上微博,接著便被傳播到了各大網站。但一直到7月21號《南方都市報》對事件報道之后,才引起了政府部門和輿論的關注。在媒體報道的當天,廣州法制報就接到了市政府音訊,經過一夜調查后,事件的當事人便被勒令進行深入反思和檢查,同時也成立了調查組對事情進行嚴肅處理。從這一點能夠得出,當有傳統媒體介入的時候,事件的解決速度便快了很多。
在互聯網的2.0階段,博客、SNS和互聯網論壇是互聯網上最強大、最著名的網絡輿論載體。在微博進入公眾視野之后,它們的地位略略下降,但是網絡輿論中它們依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2018年的重大輿情事件統計可知,有的熱點事件依舊會率先在博客論壇等平臺上被網友貼出來,而這些平臺網友的積極加入能夠聚集起一股強大的網絡輿論影響力,推動著事件在公眾中的影響力。但微博有其與眾不同的輿論生態環境,這一點會讓微博和博客論壇等媒體平臺存在著不同程度地沖突。
而政府將會采取的什么行動直接影響到輿論后來的發展方向,在發生了熱點事件后,政府最應該選擇做的是及時回應民間和媒體的質疑,并且公開官方數據和消息,這是讓輿論能夠迅速平息的方法。如果政府選擇了相反的態度,它將引起公眾和傳統媒體的更多關注,從而使輿論在微博或其他平臺上掀起第二次浪潮。
作為論壇、博客和許多其他媒體形態的混合體的微博,它的特性表現在:
(1)信道的多樣化。借助新聞網頁、短信、即時通信等多種渠道,用戶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信息或者發布信息。
(2)信息流通快速。微博的評論、轉發和關注功能等功能可以讓信息的傳播速度呈幾何狀增長。而關于突發事件的報道是幾秒內就可以進行互動,用戶在數秒內就可以報道事件情況。
(3)傳播類型的多樣性。微博將論壇博客等媒體平臺的一對一和一對多的功能連接起來,成為一種同時實現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的社會媒介。
微博不僅僅擁有數千萬的一般網民作為根底,并且一直保持著吸引各行各業的精英加入,如企業家、著名學者和作家、傳統媒體和記者等。由網民和精英共同打造的一個強大的輿論主體有能力很快引發輿論風暴,他們聯合起來就組成一個新的輿論傳播生態,可以直接影響公眾輿論的四面八方。
網絡時代的大眾把網絡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但網絡的匿名性和虛擬性的缺陷使公眾對獲取的信息持質疑態度,當這種情況出現,就需要一種權威的媒體來幫助受眾分辨信息的真偽。
微博有多樣的信息來源渠道,包括微博用戶的原始內容以及其他媒體平臺的信息。因此,微博也有著各種弊端,比如信息量多、散亂、冗雜,所以不是所有信息都可以得到關注。
根據2010年官方公布數據顯示,新浪微博每天發博數超過2500萬條,其中38%來自于移動終端。每天發布微博數量超過兩千五百萬條,微博總數累計超過20億條。
據數據分析,絕大部分被受眾關注的信息都來源于網絡媒體或者意見領袖,經過更多的意見領袖來進行轉發推廣,這些信息可以在微博上得到更多受眾和網絡媒體的關注,在這樣不停地傳播下,可以快速地形成輿論。
隨著事件的發展,參與進來的用戶和關注主體在不斷增加,公眾輿論不會再以微博平臺為中心了,而是會逐漸擴展到其余的媒體空間。論壇、博客等平臺的網友也會加入轉載,和微博一同攜手擴大輿論的范圍。傳統媒體會聞聲介入進行相應的調查采訪當事人來發掘更多的真相和信息,促使更多的受眾關注事件的發展進度,從而把事件推向新的高度。
基于民間和傳統媒體越來越強大的輿論壓力和社會影響力,政府的相關部門開始出面回應。而政府有關部門發布的權威性信息將從官方和傳統媒體進行傳播。受眾的情緒也慢慢緩和,不像之前一樣激烈,對各種事物的態度也變得理性,輿論就會從高峰下降到平緩期。如果政府方面沒有正面的回復,輿論將會立即反彈,并強烈形成第二次的情緒和輿論迸發。2000年以來,微博上的每一天都產生數不清的新聞熱點事情,往往一件影響力較大的熱點事情還未來得及消散,另一件事件就已經火熱起來,呈現出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特點。而永遠都會不斷出現的新鮮的事情會轉移受眾的注意,來緩解當下時事激烈的輿論。
隨著事件得到處理,社會的行為準繩和社會價值則會重新變為常態,而群眾對事件的探討和關注也會緩緩減弱,接著會把注意力和精力轉移到新出現的新聞熱點和突發事件上,從而構成新一輪的微博輿論風暴,到此輿論將逐漸平息。
微博輿論的發展過程會隨著時事的性質不同和演變進程而存在不同。有些焦點事件具有短時爆發力和瞬間吸引力,輿論形成期很短甚至會直接進入輿論爆發期。
一般在微博上迸發產生輿論熱點關注量很高的熱點事件一般有三種類型:①自然災害或事故類,好比四川汶川地震事件中,受眾得到的災區最新信息都是從微博上獲取,微博上的很多意見領袖采取了帶頭募資捐款,組織民眾前往災區支援;②公共衛生類,尤其是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和人民自身安全密切相關的事件,都可以在微博上迅速的傳播開,并得到普遍關注;③“三公”部門的輿情,有很多和社會公正相干的話題,也會在微博上得到劇烈反響。
微博可以在推動人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公眾事件的同時,也讓公眾對個人的利益追求有了十分明顯的提高。由于網絡時代信息的公布權的分散化和信息傳播本錢的迅速降低,使壟斷渠道的限制和壓抑被突破,個人的潛能因而得到了開掘。當這些人通過互聯網渠道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即使只是簡單的信息堆積在一起,也是可以產生出不能無視的力量的。這在相當程度上可以促成對民眾民智的開啟,能夠提高個人駕馭資源、生產以及消費話語的能力,從而能夠進一步地完善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