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對外宣傳辦公室,江蘇 宿遷 223800)
電子閱讀等新媒體的出現對紙媒的發展造成了影響。但是紙媒與新媒體不是互不相容的關系,應推動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與創新,豐富新媒體時代下的媒體種類。下面筆者將淺析全媒體時代下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發展與研究的相關策略,以供參考。
1.歷史悠久,受眾廣泛
中國五千年文化一脈相承,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蔡倫改進造紙術以來,紙本成為人們傳播與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受到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國人歷來對紙媒有深厚的依賴感與依戀感,例如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寒假或者暑假為孩子選購實體的童話書、故事書等,而不會為他們購買電子閱讀器等,因為后者的使用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同時閱讀效果也極大程度上不如前者,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此傳統的紙媒可能對心智水平還不成熟的孩子更加合適。除此之外,傳統紙媒獲取的便利性也是受眾廣泛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例如,較為普遍的紙媒工具——報紙,大多數成年人會有早起讀報的習慣,報紙便宜,訂閱一年的花費尚可接受,同時時效性強,選取內容典型,是一個了解國內國際時事熱點良好有效的工具。這種獲取的便利性也為擴大紙媒的受眾范圍增添了動力。
2.體系完善,制度成熟
除了歷史悠久、受眾廣泛外,體系完善、制度成熟也是紙媒發展的優勢。紙媒相關制度包括發行、監管等多個方面。一方面,紙媒的發行內容受到嚴格的審核,阻斷了不實言論的傳播,利于維持傳媒界的穩定發展。真實性一直是紙媒發展的一個重要準則,相較于新媒體而言,傳統紙媒中所采用的內容一般都會經過嚴密的審核,來源可靠,同時內容正確。另一方面,內部分工科學合理,工作效率高。例如,就書籍的出版而言,這個過程有不同的部門負責,彼此獨立,互相協商。前期出版書籍的選擇,中期書籍排版與設計,后期書籍的營銷與宣傳等由不同的部門分工完成,采取非傳統意義上的流水生產模式,提升了紙媒發行出版的效率。
3.公信力與權威性高
紙媒發行等一般由專業人員負責完成,這些工作人員具有極高的工作能力、文學素養等,他們對自己工作領域中接觸到的知識有極其深刻的理解。例如,攝影雜志可能是由國內外頂級攝影師主編完成,文學雜志可能是由某位文學泰斗親自操刀,不同領域內各式各樣的頂級人才利用紙媒為讀者帶來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盛宴,高規格的工作團隊使紙媒的內容與質量有了保證。雖然這種保證并不是萬無一失的,但是相較于各式各樣的新媒體來說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證。另一方面,監管體系的完善也是紙媒公信力與權威性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紙媒作為國家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重要手段,其發展發行等不僅受到內部機構的監管,也會受到國家相關文化部門的監管。國家會有專門的工作機構負責審核紙媒的發行內容等,對紙媒發行部門提升自己發行內容的可信度提供了推動力,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各類不實信息的傳播。長期強有力的監管措施提升了紙媒的可信度與公信力,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公眾對其的信賴,為紙媒的長期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
1.時間耗費長,存在滯后性
相較于新媒體完全數字化的信息形成方式,紙媒還依賴于傳統的印刷、裝訂、運輸等步驟,例如報紙,報紙刊登各類新鮮新聞,以實時性為重要的原則,但是由于印刷、配送等工作流程的限制,造成新聞爆發時間與報紙刊登時間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特別是網絡上各類新聞閱讀軟件盛行,可能在報紙還未發售時,人們就已通過各種新媒體方式閱讀完相關新聞,當第二天報紙發行完畢后,其上刊登的新聞就已成為過時新聞。這樣,報紙對民眾的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長此以往,報紙的市場份額會被各類新興媒體擠壓,直至退出市場,不利于紙媒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2.不利于與受眾互動
互聯網的發展密切了人們之間的聯系,同時手機等電子工具的出現又減少了人們線下交流的機會,基于這兩點,新媒體的線上互動功能可以滿足人們的傾訴需求。但是,紙媒不具備雙向互動的功能與條件,這只是讀者的一種被動行為,因此,讀者在利用紙媒進行信息接收的過程中就會喪失掉探討、傾訴甚至吐槽的樂趣,這也不利于紙媒的發展。
1.傳播速度快,無滯后性
新媒體沒有印刷、運送等多個環節,只需要在網上進行編輯然后發布即可。對于那些現時發生的新聞等,新媒體新聞工作者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發布,以此獲得讀者點擊。新媒體擺脫了傳統紙媒的時間與載體限制,加快了新聞的傳播與發布速度,可以極大程度上避免存在時間差。
2.可以與受眾進行雙向互動
新媒體的另一重要優點就是可以與受眾進行雙向互動,當受眾利用新媒體接收知識時,他們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討論,獲得一種更有樂趣的閱讀體驗,提升了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1.缺少監管,容易導致信息不實
由于新媒體的出現時間不長,缺乏必要的監管體系,導致其傳播的信息往往沒有質量保證,會有部分缺乏思想道德約束的新媒體工作者為了謀取私利,進行惡意的信息傳播,這不利于新聞傳媒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2.花費成本較高
相較于傳統紙媒來說,受眾接收新媒體傳播必須要配備相應的電子產品,例如手機、電子閱讀器等,這對低收入人群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部分受眾可能會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很好地利用新媒體,對新媒體的普及及擴大受眾范圍造成了阻礙。
鑒于上文對紙媒與新媒體的優缺點分析,不難發現,無論是紙媒還是新媒體,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缺陷,因此應推動紙媒與新媒體的優勢互補。例如,紙媒可以利用傳播速度更快的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擴大自身知名度,借此挖掘更巨量的潛在客戶。同時新媒體也可以利用紙媒彌補自身新聞質量不高的這一缺陷,以紙媒作為標準,加大對所傳播信息的甄別。
紙媒與傳統媒體也應促進輿論互動,增強緊密性。例如,紙媒可以對相關新聞事件進行跟蹤報道,同時在配套網站上設立專門的討論區等供網友發表自身意見,然后可以選擇標志性觀點在紙媒上進行刊登,促進線上線下的雙向結合,彌補紙媒互動性不足的缺陷。這種輿論互動可以幫助紙媒與新媒體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推動自身的完善,增強競爭力,同時也可以提升民眾對紙媒與新媒體的雙方接受度,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與發展。
為促進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與發展,相關部門應完善相關監管體系,促進兩者合法、有序、穩定地進行發展。文化監管部門應出臺相應的監管策略,為紙媒新媒體行業的發展提供完整的行業發展規范,同時也可以設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定期對紙媒與新媒體的內容進行檢查,確保文化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另一方面,執法部門也應嚴明執法,當紙媒與新媒體的發行內容有違法現象時應及時制止,對于情節較為嚴重,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應實施相應的懲罰措施。除此之外,建立群眾舉報渠道也極其重要,相關部門可以設立相關的電子信箱等,為群眾及時反饋相關信息提供便捷的途徑,拓展監管的廣度與深度,形成自下而上的全方位的監管體系。
紙媒歷來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對現在乃至未來的文化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應注重其發展、完善與創新。新媒體作為新興的文化傳播媒介,在我國文化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注重兩者融合,形成良性互動,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