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揚 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間的界限,使媒體走向融合發展道路,但縱觀河北省高校新聞教育儼然跟不上媒介融合的發展現狀,要想緊隨行業發展,勢必要面臨一系列的挑戰而進行變革。高校只有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其培養的新聞人才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媒介融合時代,雜志、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逐漸打破自己的傳播形態,媒體界限越來越模糊,信息生產與傳播發生了顛覆式的變化。媒介融合使信息傳播渠道更多、傳播速度更快以外,還使信息數據化、圖示化,可視化、社交化。為了系統的了解媒介融合時代下河北媒體對新聞人才能力的要求,本文通過向河北省內媒體發放調查問卷和研究河北省內媒體招聘信息兩種形式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數據分析及縱觀招聘信息,河北媒體機構對新聞人才能力需求呈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與趨勢。具體表現為:扎實的采寫能力已經成為新聞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策劃能力、創新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及軟件操作能力(H5制作、音視頻制作)、抗壓能力也成為當今傳媒行業新的選拔要求。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已不僅僅在于采集和發布新聞信息的速度,更在于對新聞信息和內容產品的整合及深度挖掘,來提升新聞品質和價值。同時,新聞從業人員還需熟練運用新媒體軟件,運用創新思維緊跟網絡新聞熱點,增強平臺的傳播力、關注度與知名度;運用數據統計能力及時跟蹤新聞媒體運營效果,并給出相應的數據分析,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具有新媒體思維、創新思維、數據分析和軟件操作能力。最后,需要在信息播發渠道異常豐富的今天,具有超強的抗壓能力,承擔工作帶來的壓力。
目前,由于新聞與傳播教育近些年成為熱門專業,河北省內高校紛紛開設新聞傳播專業。河北省內本科高校60所,開設新聞傳播專業的10所,縱觀河北省內人才培養目標、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平臺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河北省內新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著以下問題:(一)人才培養目標大同小異,人才培養模式同質化嚴重,缺乏自己鮮明的特色。(二)師資力量尤其是雙師型師資較為薄弱,教師普遍缺乏媒體一線工作經歷。(三)課程設置滯后于行業內媒介融合發展,新媒體相關課程設置較少。(四)實習實訓基地資源落后,多以報紙、廣播電視傳統媒體形式存在,缺乏新媒體相關實習基地。因此“認清現實,把握變化,抓住機遇,與時俱進”無疑是河北省內本科新聞專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人才培養效用的根本路徑。
高校課程設置要緊密圍繞媒體行業發展現狀,與媒體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相對接,培養適應媒介融合發展所需的新型新聞專業人才。其創新與變革路徑:一是增設“網絡與新媒體”相關專業,培養適應新媒體迅猛發展所需的新聞傳播人才的新型專業。二是變革傳統新聞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調整課程結構,增加與新媒體相關的課程,如新媒體研究、新媒體內容生產、數據新聞、網絡輿情分析等課程。三是在教學內容方面,避免重理論輕實踐,平衡“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的關系,平衡校內實驗課程和校外實踐平臺建設的關系,增加實踐課程比例。
在河北省高校中,理論與技能并重的“雙師”型教師匱乏已是普遍現象。由于教師缺乏一線媒體實踐經驗,導致新聞教育長期處于理論過重、實踐過輕的狀況,這與我國歷來重教師學歷不無關系,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新聞學科,教師隊伍的建設直接制約著新聞人才培養質量。新聞教育要契合媒介融合發展現狀,勢必在增加實習實訓課程時,相應的增加技能過硬的教師數量,勢必要構建一直既有深厚理論又熟悉技能的教師隊伍。一是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積極組織青年骨干教師下媒體、下企業,練就扎實的技能,鼓勵向“雙師型”教師轉型;二是積極與新媒體合作,將優秀的媒體工作者引進課堂,加強對河北省內媒體資源的運用,讓一線媒體人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溝通;三是在教師業績評估時,改變只認項目課題和核心期刊論文的做法,制定可行的激勵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評估方法,做到理論教師和實踐教師雙向考核。①
媒介融合改變了新聞制作環境和采寫發布方式,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數字化技術進行采訪、寫作、發布信息等工作內容。為了增強學生的實際采寫能力,高校往往會建設校內實踐平臺,比如編輯部、電視臺、廣播臺、微博微信等,但是在實訓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學生仍無法理解現代傳媒運營模式。高校應主動整合校內資源,合并打造為統一的校園多媒體中心,模仿成熟的多媒體中心,建立相應的新聞采訪中心、編輯中心、發布中心,統一采集發布校園新聞。與此同時,還應增加與新媒體相關的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加強與河北省內優秀新媒體單位合作,共建媒介融合實訓基地,高校來編制課程體系,新媒體單位提供優秀講師,學生定期到合作新媒體單位實習,共同努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注釋:
①卜亞敏、周文揚、黃先超.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人才需求變化及培養路徑探析[J].采寫編.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