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齊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專修播音主持行業,使其成為高校一項比較熱門的專業,呈現蓬勃發展趨勢。早年以前,播音主持專業只是在藝術類專業院校才有,而如今,全國已有170余所高校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并且各大高校針對該項專業的招生數量也是在逐年遞增。總體來說,我國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數頗多,大概在五千人左右,而關于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方面,無非是第一批開班時間比較早的一些高等院校,比如名列前茅的中國傳媒大學,其次是浙江傳媒學院等。雖然各個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幾乎雷同,但是在培養方向和培養重點上卻完全不同,各有千秋,此處僅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說明,其播音主持專業隸屬于人文學院,培養的側重點主要是新聞類的播音員以及節目主持人,對于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學習播音如何發生、節目主持等相關課程內容之外,還要對新聞學的部分課程內容進行學習,例如新聞采訪與寫作、電視節目編輯和制作等,其主要目的是培養一名綜合性相對比較強的畢業生,確保畢業生在走出校門、邁向社會的時候,可以尋求多方面的發展。但是有一些學校卻不同,只是簡單地側重學生的專業化知識,確保學生在此專業上能夠達到其預期的標準或者是超出預期標準即可。
1.招生質量要求比較低
播音主持專業主要是針對藝術生而設置的專業課程,門檻要求相對比較低。隨著新媒體迅速發展,主持人這一行業,成為芊芊學子的夢想,一些高等院校依據社會上的這一需求,不斷開始設置播音主持專業,但由于招生人數的逐年遞增,致使招生規模不斷壯大,致使招生質量門檻一降再降,影響總體招生質量。
2.師資隊伍配置不夠完善
由于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在師資力量方面明顯出現不足。高校相關人員不得不面向社會進行大規模的招聘,邀請一些社會上比較有名氣的主持人進行兼職授課,雖然擁有比較豐富的社會經驗,但是在理論知識方面,相對來說比較欠缺。因此,導致教學質量降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
3.教學內容陳舊
目前,部分畢業學生走出校門,置身于工作崗位時卻很難適應,這都是因為學生自身業務能力比較單一。同時,學校教師在傳授專業課程時,比較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卻忽略了學生的理論素養同樣很重要,造成學生與當前社會需求嚴重脫節。
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方面比較困難,導致其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專業所學與社會行業需求嚴重脫節,無法滿足行業的發展需求,最終導致行業人才比較匱乏,畢業大學生就業相對比較困難。因此,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必須結合社會行業實際情況,對專業教學活動性相應調整,確保學生自身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能力符合社會行業的需求,以此解決行業人才的需求和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現代高等院校對于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全面考慮人才的通識性,還要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依據學生自身的不同,鼓勵學生比較個性化的發展。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發現學生自身的潛力,并且鼓勵其將自身的潛力發展為自己的一技之長,從而使自己可以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脫穎而出,成為一顆耀眼的星辰。現代傳媒,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多樣的系統,播音主持專業的相關教學人員要針對學生的藝術專業以及個性特長進行培養,使其符合現代媒體的需求。由于新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進步,對相關的播音主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每個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的相關課程知識內容,還要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專業課程以外的拓展內容知識,促使自己成為一個多層次、專業化比較高的綜合性人才。
隨著新媒體時代來臨,傳統媒體專業培訓的播音主持人才已無法滿足新媒體的人才需求,其需要更多更高的復合型人才。而所謂的復合型人才,主要是指播音主持專業屬性不在只是局限于語言表達方面,而是在面對新媒體行業時,其自身具備多項技能優勢,比如播音主持人才還可自行完成采訪、編制、播放等方面的工作內容。另外,在傳統媒體時代,主要是將播音主持人員按照平臺的需求進行塑造,將其打造成明星主播,而新媒體平臺則不同,它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將自身鮮明的個人特色表現出來,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個人標簽辨識度較強的播音主持,被觀眾所接受和追捧。
綜上所述,播音主持其實是一門相對比較高雅的藝術,無論是在傳統的媒體時代還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都是將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連接在一起的橋梁。因此,高校針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創新,尋求新的思路、新方法,推進播音主持專業教育更進一步,以此培養出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優秀傳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