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理念也隨之逐漸更新完善。“有效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一種教育理念。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怎樣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性呢?
關鍵詞: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有效學習
一、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確立基本的相關的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列出“知識清單”;確定收集知識和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指導學生對知識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然后利用這些知識和信息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基本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可以通過運用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來引導學生正確地領悟情感;通過創設情境來加強情感培養,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朝我們預期的方向發展。
二、合理調整教學方法
傳統的課堂以教師的“精講”為主,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則更加關注學生主體的活動。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講代替不了學生的活動,同樣學生的活動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和提升,活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只有合理整合兩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必須留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和思維的空間,同時還需精心設計學生活動前的指導,并根據學生的活動進行合理地概括,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互動等多向互動的、和諧的課堂教學。例如,在上湘教版《走進法律》時,按“自學——討論、質疑——演講”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共用三課時,第一課時:學生自學,提出問題,把學生提的問題收集歸類。第二課時:組織學生討論,提出疑難問題,適當地點撥歸納。第三課時:讓學生以“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為題進行小組討論探究,然后由學生組織演講,教師做聽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三、課堂教學活動要清晰、透徹
課堂的知識講解是否透徹,知識的重難點是否劃分清晰,將影響一節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否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一節課能否成功和有效的保障。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非常貼近于生活的課,它很多的課程內容設計都是來自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設計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愿意聽課,自覺學習。例如,在上湘教版《在成長的道路上》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動性和參與性,把課堂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針對課堂的知識進行挖掘,自主設計問題并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在討論到“老師對自己的小孩有什么期望”這一環節的時候,通過現場采訪聽課老師這一靈活的教學探討方法,讓學生轉變成為課堂的發問者,而現場老師卻轉變成為一名被提問的“學生”。角色的變化,讓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漲,學習探究氛圍非常濃厚,知識的講解非常的“有效”。
四、聚焦生活化教學熱點,引領學生關注社會
思想品德學科是與時代形勢、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構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離不開生活熱點的鏈接。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平時應多收集最新的社會熱點資料,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動態,在教學中緊扣時代脈搏,隨時向課堂引入新事例,不斷用最新的生活熱點補充教學內容,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時空距離,使思想品德課更富有時代與生活氣息。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主動關注社會,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上都與社會同步,與時代共進,最終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例如,在講授湘教版九年級《關注自然,關注人類》這課時,教師可以從教室垃圾箱內每天丟棄的幾十個塑料瓶談起,結合國家出臺的“限塑令”,讓學生發現就在生活中的小小的一個行為就會對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和對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然后,全班學生寫倡議書《生態島建設,從我做起》提高學生對環境問題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從情感上得到震撼,在思維上高度重視,從而形成對環境負責的觀念和行為。
五、設置有科學性的問題
選好素材后,教師要精當提問,精心釋疑,精要點評,防止用過多的話語霸占學生思考和學習的時間。“科學方法是點石成金的手指”,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防止低效的學和負效的教。教師要避免滿堂灌、大包大攬,強化尊重和鼓勵、精講和點撥、組織和調控等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中讓學生逐步養成“預習—互動—反饋”的學習思路,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能。通過層層遞進的設疑與追問,最大限度挖掘素材中有價值的東西到。同時在教學中不僅要保證知識的準確性,更要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有時教材內容不能處理得太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素材的有效利用和課堂的實效性。
六、把握好評價的尺度
教學是科學的,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發展性評價的運用,在學生對素材的討論、分析、交流中,千萬不能進行無原則的表揚、夸獎。評價是嚴格的,不能濫用,不能把殘缺不全的,甚至錯誤的認識拿過來加以肯定。無原則的“尊重”“賞識”是對人的一種愚弄和嘲諷,會造成愛的教育異化為溺愛教育,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被扭曲,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
七、結語
有效性教學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不斷積累。希望更多教師參與到有效性教學的探索活動中,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孝星.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
[2]石海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中華教育論壇,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