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傳統的教師只管自己講,不管學生怎么學的教學方式已無法適應新的教學工作,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手段將打破傳統教學方式,本文對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了粗淺的探討,以茲共同學習。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要實現好這個目標,我們語文教師,要勇于革除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適應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和諧而生動的語文課堂里,輕松學習,和諧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重要性
一、新課標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更加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方,要求把課堂的發言權還給學生,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在課堂學習中就不重要了,更不代表教師在課堂學習中應該少說為妙。合作學習雖然強調都是學生之間的互促學習,但是這個合作的學習是需要教師從中“穿針引線”,才能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還是非常重要,并且非常必要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以教師為中心,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教師只是關注于自己怎么教,并不重視學生是怎么學的,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習的主體——學生。失去話語權的課堂往往讓學習氣氛沉悶,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由此新課標便應運而生。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打造的是一個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們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并在共同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進行互助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育可以說是一個啟蒙階段,小學生在這個階段猶如一張白紙,等待著填充,因而小學教育既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其今后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讓孩子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協助中成長,更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讓他們在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新精神、競爭意識等方面不斷進步,從而形成完善人格。而對于語文教育而言,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僅能讓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句子等語文知識,而且在培養小學生在邏輯思維、想象以及文學修養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方面也更為有效。
二、在合作學習中把學習的主動權換給學生
語文教學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可是在有些時候,許多教師把學生當成了知識的接受者知識者,走進課堂,要么把教學內容全盤托出;要么捧著教學參考用書,照本宣科,結果就是一堂課下來,老師口干舌燥,學生心身俱疲,教與學的過程沒有達到和諧統一,收效甚微。毋庸置疑,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要提高語文素養談何容易?學習的主動權完全被教師操控著,學生沒有思考與實踐的空間。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關鍵是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實現角色的轉換,把傳授知識的過程轉化為服務學生學習、組織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學習的行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使他們在課堂上有所思、有所表達,有所收獲。
新課程要求我們積極倡導改變學習方式,建立探究型學習方式是今后語文教學過程必須要解決好問題。所謂探究式學習,就是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把學習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索和積極構建知識的過程。探究的實質就是創新,要求教師通過教學這個途徑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品質。要實現這些目標,教師首先要敢于在教學方法上創新,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懷疑書本,不依循于常規,不滿足于獲得現成的答案或結果,對所學習的內容能獨立思考,甚至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探究、創新的機會。合作學習一般情況下都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的,即把學生劃分成若干的學習小組,然后進行一些教學任務。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分組是每個教師開展合作學習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也是關系合作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在分組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合理的分組。總之,要讓每個小組的綜合水平基本相當,這樣才便于開展教學任務。除此之外,在各個合作小組中還要有明確的職能分工,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實實在在參與合作學習當中,不能為了分組而分組,為了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可以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
課前的主要任務是預習,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課文的默讀,默讀完后討論新一課中要學習的生字有哪些,課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點等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萌發學習興趣。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角色朗讀、輪流朗讀,這樣既能夠起到互相敦促的作用,又能讓學生多開口,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水平。在課后,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相互批改作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批改的過程中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生字、生詞的記憶。
參考文獻
[1]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代利偉.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點滴[J].新課程(小學版),2009.
[3]吳新斌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導論[M].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4]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王娜(1970.04.21—),女,漢,遼寧遼中人,單位:沈陽市遼中區滿都戶九年一貫制學校;現有職稱:一級教師;學歷:大專;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