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時代來臨的今天,傳媒文化產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形勢之下,為更好的順應時代變遷,清楚未來的發展態勢,需合理引入先進的技術與觀念,逐步的拓寬市場,保證傳媒文化產業更上一層樓[1]。
結合當前的文化市場發展狀況分析,南北存在的差異非常明顯。美國就是全球傳媒文化發展的中心,因此對于整個市場來說具有導向作用,歐洲是僅此于其后的國家。相對比下,亞太地區的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雖然呈現出差距逐步縮小的情況,但是所占據的市場份額較小,總量的規模也不大。在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傳媒業實現了較大的跨越,但是很多媒體主要是通過直接搬運的方式,將報紙上面羅列的內容搬運至網站之上,未能充分的彰顯出網絡的優勢與應用價值。
改革中涵蓋著兩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體制及市場。受到傳統體制及觀念的影響,傳媒文化產業改革的速度相對遲緩,雖然展開了市場化的改革,但是卻并沒有觸及到體制上的變革[2]。這樣的體制就使得政府所掌握的權力過大,對傳媒產業的發展影響較大。人們在消費觀念上,尚未形成自覺的習慣,以至于文化外的消費仍然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在國內的傳媒產業發展趨勢中,抄襲、復制等問題頻現,比如《中國好聲音》等掀起了熱潮的綜藝節目,都是借鑒于外國同類型節目,缺乏原創成為了當前國內傳媒文化的最大問題。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在信息時代的影響下,傳媒文化產業已不再是時間及速度上的較量,更重要的是觀念及創意的賽跑。
在信息化的時代,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更為優良,在取得了明顯成績的基礎上,也彰顯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對存在不足的地方適時改造,強化完善的力度,才能使得傳媒文化產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突出市場所占份額及自身的品牌形象。
為了保證信息化時代的正面影響,傳媒文化產業實現長遠發展,彰顯出十足的國際影響力,需要適當的轉變相對單一的傳媒模式,確保多種媒體資源實現有效融合,從而更好的實現信息之間的交互與傳遞。另外,傳媒產業應該充分的認清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通過明確數字技術的利用技巧,理解其存在的優勢及使用的途徑,從而在整體上逐步的擴大規模,保證進一步強化數字產品的開發力度。
在信息時代的影響之下,傳媒文化產業主張通過進一步的發展,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同時在品質上下足功夫,對傳統的傳媒產業體制實現有效改革,從而更加積極的支持并且全面的推進傳媒產業的整體進程。比如說非時政類的報紙,因為其并未涉及到時政,所以將無法實現有力的宣傳,也難以展開大力度的推廣。針對于這方面的問題,需要適當的進行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強化基本的宣傳力度,從根源上轉變以往固化的市場格局,方便讓非時政類的報紙從“生存型、溫飽型”轉變至“精神型、文化型”[3]。
傳媒產業逐步走入世界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強化宣傳的力度,保證讓其他的國家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國。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可了解到逐步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對傳媒產業進行文化創新的時候,還應該全面的考慮將傳統文化深入至傳媒創作中去,從而更好的宣傳中國原本就是富有內涵的傳統文化,確保傳媒產業作品充實起來。比如美國制作的電影《花木蘭》就是將國內富有內涵的傳統文化適時挖掘出來,并通過將此基礎加以固定,讓傳媒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有力的彰顯出國家的傳統文化,使得信息化時代的正面影響充分顯現出來,將國家的傳統文化得以宣揚并發展[4]。
隨著經濟的穩步發展,信息化技術被廣泛的運用至多種領域,象征著人類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代表著新的階段正式起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只有轉變發展的思路,改善發展的方式,才能更加積極的彰顯出信息化時代的特色,凸顯出傳媒文化產業的價值。受到信息化背景的影響,數字技術的誕生使得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探尋到一條新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應該積極的關注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明確傳統文化產業凸顯出的新思路,提出傳媒文化產業發展應該譜寫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武斌.信息化時代傳媒文化產業發展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19):35.
[2]郭星.信息化時代傳媒文化產業發展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5,1(13):49-50.
[3]劉維國.現代傳媒文化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影響[J].中國報業,2017(10):90-91.
[4]蔡天然.當代中國傳媒文化面向現代化的理性思考[J].新聞傳播,2014(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