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雙語節目重要組成部分的播音員主持人,在雙語節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一檔電視節目其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載體,是國家政治、文化發展形態在一定程度上的表現。尤其是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所以雙語播音員主持人綜合素質高低至關重要。本文對雙語播音員主持人應該具備的素質進行分析,提出幾點促進主持人素質提高的對策。
雙語表達藝術能力指的是播音員主持人能夠嫻熟運用英漢兩種語言的能力,以及靈活轉換并具有語言表達美感的藝術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多樣能力。當雙語共同駕馭一個節目時,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一會兒用漢語表達,一會兒用英語表達,必須通過雙語有聲語言的轉換來完成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雙語能力通過雙語有聲語言表達同時顯現出來了,我們稱之為顯性的雙語能力。所以雙語表達藝術能力是雙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雙語播音員主持人的政治素養與其語言表達具有直接的關聯,直接決定并影響其語言表達藝術魅力水平,并體現一個人的國家觀念、價值觀念等深層次的思想、內涵。一個詞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這決不是極左的觀點,更不是危言聳聽。如在某雙語節目中,在談到“祖國統一”和臺灣問題時,節目主持人直接將“祖國統一”翻譯成“uni fi cation”。一查字典也是沒錯的。實則不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證明祖國統一實際上是祖國的“重新”統一,并不是第一次統一。
播音員主持人在主持節目傳播節目信息內容的時候,不僅要面對國內受眾,還要面對國際上其他國家受眾,要能夠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社會經濟文化等發展現狀、重大活動事件等信息傳遞給全世界。要讓世界其他國家的受眾通過觀看節目,能夠順利并且無障礙地理解節目所要傳遞的內容。這就要求雙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要具有國際化視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了解國外的相關歷史文化知識、社會發展現狀、受眾喜好與信息接收習慣等,然后將其結合到自己的播音主持工作中。
根據《國家安全信息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從國際信息資源傳播數據來看,華語信息傳播資源在全部信息傳播中所占比重約為0.4%,而英語信息傳播資源所占比重則高達80%,這與中國和華人在世界上的作用與地位是不相稱的。而雙語播音員主持人作為我國對外傳播的主力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強化他們的對外傳播能力,不僅能夠彰顯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水平,還能夠強化整個國家的對外傳播能力,在國際范圍內及時主動傳達相關政治、文化、經濟信息。
文化本身是動態的,在全球化傳播大背景下,文化以從未有過的速度互相滲透。它的流動性本質無疑將在一種文化內產生一些舶來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舶來品就可能逐漸被認為是該文化自身的一部分。比如,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成為非本土化文化信息的受眾,好萊塢電影、亞非拉民族的音樂舞蹈、中國的京劇、世界著名畫家的作品……通過廣播電視媒介,以大眾傳播的方式,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大文化景觀。所以作為重要文化傳播載體的雙語節目核心要素,培養并提升主持人的素養對于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積極的意義。
雙語播音員主持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就是要培養雙語意識、節目意識。首選必須開設雙語節目鑒賞課程,通過鑒別賞析,引領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雙語播音主持的殿堂。而教學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雙語教學,在雙語營造的師生互動交流中,讓學生逐漸領悟雙語駕馭節目的規律和技巧。除了最基本的外語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學習之外,要提高雙語播音員主持人素養,還要注重世界文化史的傳授,讓雙語播音員主持人才掌握從文化角度掌握語言知識。為此,教師雙語教學涉及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不同國家的多元信仰、文化習俗等介紹上,而應進一步深化世界文化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理解能力之局限性,在全球范圍建立一種敏銳的尊重意識。
首先要具有雙語調控藝術,能夠掌握雙語調控點。可以將受眾作為調控點,以受眾的民族心理和審美文化為依據,綜合考慮節目目標受眾群體的構成情況。在雙語節目中,播音員主持人在錄制節目的過程中一定要具備國際化受眾意識。其次,在雙語轉換過程中要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即雙語播音員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要明確自身所主持節目的定位、傳播宗旨,在此基礎上考了節目受眾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對于一些典故、流行語等的表達務必要考慮節目傳播方式,思考受眾是否具有相應的文化背景,然后再進行漢語、英語之間的切換。
參考文獻:
[1]張墨飛.漢英雙語播音員主持人才素質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
[2]李雅君.關于英漢雙語節目主持人必備素養的幾點探討[J].融媒體研究,2016,2(1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