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西茜
(桂林電視臺,廣西 桂林 541002)
中國的電視節目在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創新之處,經歷了80年代電視制作模式的探索,90年代電視制作理念的升級。20世紀末,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產業橫空出世,傳統電視媒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面臨著又一次創新的挑戰。本文探究了在新媒體語言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面臨的困境以及在這種危機下,如何發揮新媒體優勢,創新電視制作內容,與新媒體互補形成“融媒體”,提升電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讓傳統電視媒體煥發出新的生機。
長期以來,電視在每個家庭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客廳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員,然而在20世紀末,網絡、平板電腦和手機等新媒體的影響以及社會轉型的沖擊,導致了電視媒體觀眾的分流和公信力的下降。據調查顯示,江蘇地區的電視開機率2014~2017三年之間從75%下降到30%,對于電視媒體行業而言,如何正確處理這種危機,實施新的發展策略,成功轉型,可謂生死攸關。
2012年底合肥市站北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方廣云,被當地村民舉報其非法占有拆遷安置房136套,廬江縣人民法院審理了此案,最終認定方廣云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濫用職權,造成國家財產損失800余萬元,當判處無期徒刑。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在這個案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村民舉報之后,《京華時報》《新安晚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使事件不斷發酵,放大,在億萬網民的緊密關注之下,村民最終得到了正義的結果。由此可見,新媒體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中堅力量。網絡媒體的出現,使傳統電視媒體雙通道傳播的優勢逐漸弱化,網絡不僅可以實現電視媒體的視聽一體化,還可以克服時空的界限,使億萬網民步入同一個時空,在這個虛擬時空中,人人都可以是記者。
據央視市場研究公司CTR在2015年2月發布的預測,中國4G用戶將從2014年的900萬增至2017年的4.4億。新媒體產業的分流速度迅速吸引了廣告商的注意,2014年底,中國互聯網行業獲得的廣告收入已超過電視媒體。除了觀眾的流失,大量的電視節目也流向了互聯網行業,雖然這使得電視播放內容為更多人熟知,但同時導致了更多的人擺脫了定點收看的束縛,轉向互聯網在線隨時隨地收看。
中國向工業化轉型的同時,一只腳又踏上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兩個轉型期積攢的矛盾在當下體現。新媒體的出現,成為草根階層保衛自我權益的一大利器,他們通過微博、網頁等表達自己對熱點事件的看法,表達自身對高層的不滿,對特權階層發起攻擊,其中摻雜著一些非客觀、非理性的言論,這些言論嚴重危害了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對于這些言論,應當用批判的、理性的眼光看待,去偽存真,尊重公民言論自由權的同時,保衛傳統電視媒體的社會公信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提出要建設一批形態多樣的新型主流媒體,政策一出,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出臺文件,宣布要加速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融媒體”。傳統電視媒體迎來了新的機遇。電視媒體通過打造自有的新聞網站突圍,如江西網絡電臺,山東衛視齊魯網等,過去這些網站受到政策的限制,難以發揮全部作用,在新的政策下,網站得以大展拳腳,傳統媒體正在新媒體的推動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傳統媒體要想向“融媒體”平穩過渡,要做到:
大多電視媒體網站發布內容相對嚴肅,要讓大部分網民理解并接受,就要把嚴肅內容進行通俗化表達,學會如何“說話”。比如善用圖片、表情包、長微博、網絡直播等常見的宣傳技巧,借用熱門歌曲、影視劇、流行語來拉近與網民的距離等。增強自身原創力和策劃力,拒絕千篇一律,塑造獨特的網站形象,這樣才能得到網友的認可,增加自身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切實把政務內容有效傳遞給網民。
傳統電視媒體的唯一播放路徑就是電視機,而現在,電視節目還可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播放。以湖南衛視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為例,第一季的收視爆紅,兩億的點擊量,使得第二季的網絡版權以2億人民幣賣給了愛奇藝,新媒體對于電視節目網絡版權的爭奪,對傳統電視媒體無疑是一劑催化劑,催生出更多獨具匠心、制作優良的節目。
新媒體時代,觀眾掌握了播放的主動權,鼠標代替了遙控器,節目的播放量取決于觀眾的喜好程度。如何在海量的節目中脫穎而出,抓住觀眾的眼球,成為電視制作成功與否的關鍵,而一檔成功的節目不僅取決于前期的創作和后期的技術處理。在創作之前,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掌握觀眾的文化程度、愛好類型、觀看時間等,可使節目滿足更多觀眾的需求;而后期處理并不標志著一檔節目的完成,在播放之后,對觀眾滿意度的調查,是電視媒體不斷創新的重要意見來源,也是用戶至上理念的具體體現。
由于社交媒體其無門檻、可自由表達的新興方式廣受大家的歡迎,而正是這種下放的話語權也使社交媒體在盛行之際始終伴隨著大量流言和謠言,政府應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加快傳統媒體的轉型;其次,“融媒體”要切實加強線上線下協調配合,實現“線上交心線下服務”“線上問題線下解決”。這兩種模式的優化,有助于政府行政流程的優化,能夠提高行政效率,節省行政成本,真正做到“以分鐘為單位回復,以小時為單位解決”;最后,政府機構和公務人員要明確自身運營的媒體在公共服務中的角色含義,這不只是為完成書面指標任務,更是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時俱進的新要求,要真正做到走進群眾、貼近實際,為民謀利。首先要轉變理念,政府機構運營管理人員要重視自身的工作,時刻銘記自己的行為代表的是政府形象,不可隨意化,個人化色彩濃重,公務人員除了要發布的公務信息外,也可發布其他生活化的內容,但要符合健康正面的形象,不可任意消費自身影響力。
對于傳統電視媒體來說,這是一個最差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依托新媒體平臺,它將發展到何種地步以及如何發展,我們都無法預測,但是在實際運行和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它將呈現不斷完善的趨勢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僅僅是眾多研究中的微末,之后更多相關方面的研究將繼續探討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策略問題,旨在扶助建設更好的服務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