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緒安
(湖南廣播電視臺廣播傳媒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0)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人們獲取信息的媒介渠道越來越多,信息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作為傳統的廣播媒體似乎逐漸在人們的視野中漸行漸遠,面對新媒體、移動互聯網的強勢崛起的挑戰,傳統廣播媒體需要自我升華,利用自身優勢實現自我突破。本文從廣播媒體的創新發展角度展開敘述。
廣播業內有一句話叫:“車輪拯救了廣播”,雖然有點夸張,但也切中題意。從上世紀末開始,乘用汽車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0億輛。2017年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新注冊登記的機動車3352萬輛,其中新注冊登記汽車2813萬輛,均創歷史新高。一些省級廣播電臺日均收聽人群輕松突破百萬級大關,廣播行業在經歷了長期頹勢后,重新煥發生機。廣播與汽車的不謀而合具有無與倫比的天然優勢,因駕駛人開車時,不可能閱讀文字信息或者觀看視頻信息,只能通過廣播或CD播放器、U盤等接收訊息,收聽音樂,而CD光碟和U盤內容有限,且需要購買成本和自助時間成本,廣播則是免費達到,其背后還有專業的新聞、娛樂、主持團隊,以及互動交流的優勢,更能切合受眾需求。因此,在移動互聯網對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造成沖擊的前期階段,廣播似乎成了一塊難得的“凈土”,依然保持較強的上升態勢。但隨著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深度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本和技術資源開始進入音頻市場,如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軟件的相繼出現,聽眾通過手機收聽音頻,在任何時段可收聽自己想聽的節目,擺脫了傳統廣播線性傳播方式的劣勢,擁有了更多自主選擇權,此外,移動互聯網媒體的互動方式也更加科學靈活,接近受眾,車廂內的“FM”市場正在受到擠壓。
移動互聯網對廣播媒體的沖擊除了表現在產品方面,更表現在傳播方式和傳播平臺方面,首當其沖的是車聯網技術的逐步應用。例如,現階段,部分私家車逐漸降低了傳統車載廣播的使用頻率,而改用功能更全面的“手機+藍牙+互聯網”全新車載內聯網模式,逐步利替代傳統的車載廣播。車聯網相比傳統廣播,最大的優勢是無限的網絡資源,通過連入移動互聯網,受眾的信息源更加豐富,其劣勢是信息源沒有專業人士把關和挑選,容易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而傳統廣播有多年錘煉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加精準的信息,更加可信的判斷,劣勢則是傳播手段相對落后,因此,傳統廣播媒體需要充分融入車聯網大勢,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保持自身競爭力。
時至今日,傳統媒體對移動互聯網的認識,早已從將其視作“洪水猛獸”,轉化為主動擁抱,積極融合發展,廣播媒體當然也不例外。如何實現“廣播+移動互聯網”融媒體發展,成為各地廣播電臺共同的課題。傳統意義上的廣播以聲音作為載體,通過傳統方式從事信息傳播活動。如今,高速發展的融媒體充分利用多種不同媒介載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共融、互動兼融。融媒體資源整合、多元化傳播的特性讓傳播變得更加立體和多元。
傳統廣播跨入融媒體發展大門的第一步,應建立打通全臺資源的融媒體傳播架構,而不僅僅是單設一個“新媒體部”。單一形勢的“新媒體部”很容易變成一座“孤島”——既沒有采編能力,也缺乏與內容生產的溝通機制。導致傳統的內容生產不符合融媒體傳播需求,而“新媒體部”也缺乏被重視感,只能簡單排個版、做個美工,被動傳播別人送來的內容。合理的方式是對已有的采編播人員進行系統的融媒體知識培訓,培養既能寫稿,也能連線、拍攝、出鏡的全媒體記者、主持人,以及熟悉新媒體傳播技巧,編得了稿子、出得了海報、P得了好圖片的編輯。實現所有資源即為線上節目服務,也為融媒體服務,共同發展、互為補充。打通人力資源后,緊接著需要打通宣傳資源,一些傳統廣播的融媒體平臺,比如APP、官微官博最后成了“僵尸號”,究其原因還是宣傳資源匹配不夠。FM線上資源都沒有高密度宣傳自己的融媒體平臺,又怎能寄望受眾下載使用?當然,宣傳資源的打通也應該是雙向的和帶有技巧性的。比如:聽眾關注公眾號可以參與抽獎;登記個人信息可以免費咨詢路況,線上答題互動只能通過官微查詢答案等等,既宣傳了線上節目,也為融媒體平臺快速增粉創造條件。
傳統廣播的特長是聲音,一直采用的是“我說你聽”的傳播方式,與新媒體相比,最大的劣勢是文字表達和視覺編排。要實現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融媒體發展格局,廣播僅僅做聲音產品顯然是不夠的,如何從說得好到寫得好、拍得好、編得好,為受眾提供更多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能產生共鳴的產品是廣播電臺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交通頻道為例,近年來積極采用無人機拍攝,發動聽眾提供路況視頻、圖片,全媒體記者自拍自采等方式,在官方微信、微博上推出大量圖文并茂,文字鮮活的新聞報道和路況服務,其中《分享今日長沙賀龍體育館的一股清流》一條報道在微博的閱讀量就超過了1500萬,取得了過去在線上節目中難以想象的受眾關注。除了節目生產的手段方法要升級,廣播媒體進入融媒體時代后,產品視野同樣需要升級。過去,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外,幾乎所有的傳統廣播都是區域性媒體,過了省界、市界就沒了信號。融媒體時代,互聯網聯通全國,甚至可以傳遞到海外。這就需要打開思路,用互聯網思維看問題,加強全國意識。把內容生產和市場經營很好地結合起來,不僅讓內容傳遞到更遠的地方,更寬廣的范圍,也要爭取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一點可以向省級衛視學習與借鑒。
移動互聯網時代,廣播的互動方式也急需升級換代,要從一名主持人與一名聽眾電話溝通的傳統模式,積極轉化為到全臺全頻道員工與全網用戶的互動。雖然這會增加一定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但對固化受眾忠誠度,提升用戶滿意度將起到至關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這種互動方式,還應該更加精準精細。在車聯網大數據環境下,需對車主信息需求做進一步分析,實現需求信息的定制化。在廣播發展中,還可適時為車主提供廣告信息,包括酒店信息、景區信息、停車場信息、商品打折促銷信息等。
當然,這種互動不能僅僅是文字輸入,因在相當長時間里,汽車車廂仍然是廣播的主陣地,傳統廣播的互動一定要考慮到駕車人的安全性。傳統廣播即使實現了融媒體發展,其互動模式依然離不開聲音,這就需要引入智能語音系統。比如:用戶開車時不能用手操作廣播搭建的融媒體平臺,這可能帶來危險,也不符合法律規定。但如果用戶能通過語音指令,要求融媒體平臺自動回放、選擇節目、提供路況等,那就將大大提升用戶的滿意度。目前,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國內智能語音技術研究已步入快車道,投入市場的相關產品也日漸豐富。廣播完全可以采取“拿來主義”,與這些科技公司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提升用戶的互動體驗。
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廣播媒體要應對新媒體和車聯網技術帶來的挑戰,必須充分利用自身專業性積累和品牌的權威性,主動走融媒體發展之路,鍛造一支全媒體報道團隊,生產更多更優質既符合線上傳播規律,也適合移動互聯網傳播的內容產品,同時升級完善與受眾的溝通方式,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受眾提供更加精細精準的服務,以期贏得市場認可和受眾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