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瑩瑩
(泉州市惠安縣廣播電視臺,福建 泉州 362100)
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巨大變革滲透到媒體領域,使得新媒體應運而生。新媒體為廣播電臺的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廣播電臺借助新媒體融合發展,激發自身發展新活力帶來了難能可貴的歷史機遇。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日趨成熟,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民獲取媒體資訊的方式。層出不窮的媒體資訊APP,以及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軟件和社交網站,不斷擠占廣播電臺的生存空間。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只有廣播節目具備一定的播音風格,才能有效吸引聽眾,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廣播電臺作為傳統新聞資訊傳播渠道,主要依靠聽覺傳播,受眾無法感受形式多樣的新聞資訊獲取方式。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生一代,更傾向于通過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獲取新聞資訊,對廣播電臺的接受度有所降低,這一點制約著廣播電臺受眾的持續擴大,這種單一的傳播形式對播音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廣播電臺傳播新聞資訊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發布這一環節,廣播電臺的聽眾很少參與話題互動,大多數是機械化地接收新聞資訊。一些特定廣播電臺節目邀請聽眾參與節目互動,使得聽眾參與度加強,但是在聽眾與聽眾之間交流互動上缺乏有效的溝通方式,難以形成互相交流意見的聽眾圈,這就需要播音員進行適當的聽眾積極性調動。
“互聯網”時代,用戶數據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分析,可以預測聽眾感興趣的話題內容,從而迎合聽眾的口味,獲取更多的聽眾。新媒體可以在網上捕捉用戶瀏覽痕跡,通過瀏覽次數、停留時間、轉發、評論意見、點贊數等數據,分析出用戶想要獲取的新聞資訊內容,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廣播電臺難以留有用戶評論及交流意見的數據,如果播音員不具備一定的播音風格,則難以有效吸引聽眾,不能滿足聽眾需求。
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臺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樹立牢固的用戶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將發展重心定位于用戶,不斷滿足受眾對于廣播電臺的個性化需求,并且針對用戶提供具有個性化色彩的服務,才能促進廣播電臺更好發展。
另外,播音員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與聽眾進行溝通和互動,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強大的用戶黏性,將廣播電臺和受眾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可以及時了解和分析出聽眾對于廣播節目的喜好,這對于廣播電臺的品牌創建和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播音員也能更好地迎合聽眾喜好,形成自己的播音風格。在此過程中,播音員也可以充分聽取受眾的意見和建議,將受眾作為媒體內容的主體,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播音員應該強化與受眾之間的情感溝通,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受眾對于播音員的認可度,形成一定的信任和風格依賴,這樣可以很好地提升用戶黏性,不斷擴大廣播電臺的影響力,為以后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播音員的播音風格對于節目效果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但同時,節目形式對于播音員的播音風格也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廣播節目的形式各不相同,所以播音員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種風格進行主持,這樣不僅無法形成自己的風格,反而會降低節目的整體效果。因此,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播音員應該根據節目的整體特點,探討并創新自己的風格形式,使其最大限度地為提升廣播節目效果服務,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建設,強化主持基本功練習,這樣才能在主持廣播節目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提升廣播節目的播出效果。
播音員的播音風格形成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播音員應該在深入了解聽眾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廣播節目的整體特點,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練習,逐漸形成自己的節目主持風格,最大限度地迎合聽眾喜好,提升廣播節目的播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