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斌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蘇州 215100
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經濟發展滯緩,就業市場需求較過去幾年趨于冷淡,但應屆畢業生人數卻多如牛毛,畢業人數屢創新高,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顯著增加。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作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更是面臨擇業難的問題。究其原因,他們在擇業心理上往往存在各種各樣問題。做好中職學生的擇業心理引導是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就業及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擇業心理不成熟,觀念落后
相比大學生研究生、本科畢業生來說,中職學校學生一是年齡小,二是學歷低,三是社會閱歷淺,具體表現出行為單純,擇業心理不夠成熟。在校匆匆三年,他們還沒有盡情享受校園生活,卻已被告知將要踏上社會。他們在對待擇業就業問題上幾乎是盲目的,缺少必要的思想準備,認為橋到船頭自然直,畢業了理所因當的能夠獲得一份好工作,取得一份好報酬,忽略了就業中異常激烈的競爭。與此同時,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中職學生的就業觀念落后。他們在擇業中第一選擇大部分為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或者直接創業當老板,他們把“面子”看的尤為重要,不愿意在非國有企業、服務性行業中就業。在擇業選擇中,他們挑三揀四,沒有滿意的職業就直接放棄,情愿“啃老”也堅決不就業,沒有“先就業再擇業”的意識。
2.擇業選擇盲目,與理想背道而馳
臨近畢業,擇業選擇迫在眉睫。部分中職學生在就業心理上準備不足,不能客觀分析社會就業需求,一方面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又對自我認識不夠深刻,對自己在擇業過程中的競爭能力信心不足,缺少主見,在心理上開始產生就業焦慮,在擇業過程中產生盲目性。他們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缺少明確的目標,常常聽從他人意見和安排或者受到父母、親戚、朋友等鼓動,表現出明顯的隨意性和較強的被動性。此外,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之下,他們缺少應有的冷靜和自控能力,看著其他同學一個個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合同,匆匆忙忙隨便就與單位簽約,忽視了所選單位是否與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相匹配,就業后發現與自己的理想職業背道而馳,對現有工作產生畏懼或者倦怠,離職成了唯一選擇。于是他們頻繁輾轉與人才市場之中,不斷跳槽,職業前途暗淡。
3.自卑心理與自負心理的羈絆
擇業過程中有些同學信心不足,在進行自我評估中時對自我評價不高或者過低,產生了自卑心理。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有的是一些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或者成績平平,對專業知識掌握欠缺的學生;有的是缺少實際工作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的學生;有的是性格內向,膽小,不善言辭,不懂與別人交往。他們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而是采取被動消極的態度,自卑畏縮的行為等著用人單位來相中自己,或者依靠親朋好友的社會關系來介紹入職,或者在求職的過程中表現地緊張怯場。在激烈的就業中,自卑心理的存在妨礙了就業的選擇,甚至錯失獲得就業的良好機會。相反,有些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自我評估失當,自我評價過高,產生自負心理,對職業過分挑剔。他們或者學習成績較好,或者工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突出,或者家庭條件優異。在面對職業選擇時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把職務、工資、獎金、福利、工作條件、發展前景統統考慮進去。如此苛刻的挑選,勢必對用人單位造成芥蒂,造成就業的失誤,失去了本來有利于自身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4.獨立意識與依賴心理的矛盾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職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非常注重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們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行為上都希望能夠擺脫學校和家庭的束縛,想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拼搏來尋找自己理想的工作。為此,學生們在擇業時盡量尋找能體現自我價值的工作和職業。但是,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他們的社會閱歷不足等缺點充分暴露出來,不能客觀分析問題、缺乏主見,害怕承擔自主選擇帶來的過失與責任,對擇業產生了依賴心理。“等、靠、要”成了他們在擇業過程中的“萬能鑰匙”。他們在“等”用人單位自動送上一份滿意的合同;他們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父母或者朋友,“靠”著人情尋求一份工作;他們把手伸向了學校,“要”學校幫著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尋求獨立的學生們轉了一圈,又回到了依賴他人的老路上,嚴重影響了將來的就業。
針對中職學生在擇業中出現的很多心理問題及誤區,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合理引導。
1.營造擇業就業良好氛圍,打造一支優秀的師資團隊
職業學校,職業為先,就業是必由之路。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應為學生及時搭建展現自我的舞臺,開設政策的窗口,積極宣傳擇業就業的信息,營造出良好的擇業就業氣氛是至關重要的。這為學生盡早了解就業動態,及時根據自身實際制定職業計劃,充分解決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提供了可能,從而預防了上述心理問題的發生,增強了學生的就業信心。
目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一般由班主任或者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兼認,相對于而言他們專業知識技能欠缺,指導工作效果不明顯。學校應打造一支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師資團隊,設計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方案,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接觸了解與自己相關的就業信息。
2.針對就業學生進行全方位評估,提供有效心理輔導
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借助心理測量的工具對學生個體的性格、興趣、能力傾向等進行全面、客觀、科學的評估。掌握學生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一般能力傾向、職業應性等基本的情況。將測試結果作為學生擇業的重要依據,促進學生就業的積極性,調動他們內在潛能。
開展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隊心理輔導,改善學生認識自我的職業能力和心理適應性,增強他們的就業信心,提高職業決策的自我效能,促使學生找到適合自身能力與需求的職業,最終達成就業目的。
3.糾正各種不良就業心理,加強學生就業自信心教育
面對上述中出現的各種不良的就業心理,引導學生正全面認識自我,做好擇業的自我調整;引導他們認清社會,及時做好角色轉變,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他們理性處理心理沖突,學會辨別、挑選合適的工作崗位。
加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擇業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激發實現人生價值的欲望。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從專業知識的獲取、交際能力的鍛煉、職業生涯規劃的咨詢、在校創業的探索等多方面入手,加強學生就業自信,提高他們職場競爭力。
4.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引導學生正確把握擇業期望值
現階段,受國際經濟大環境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動力不足,一些制造企業調整生產,關閉了一些生產基地,企業用工需求放緩。相反的是,畢業學生的數量卻沒有減少。學生在擇業就業時遇到阻力已經是大勢所趨,因此學校要建議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強調“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就業觀。同時,引導學生正確把握擇業期望值,正確認識自我,有效把握自我,在自我評價中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評價自我,過高則脫離實際,過低則走向自卑。中職學生要揚長避短,在擇業就業的競爭中主動出擊,確實有效提高就業,達成個人職業愿望。
綜上所述,在當前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作為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為學生搭建好就業的平臺,注重對學生做好擇業心理及就業的指導工作,為學生鋪設一條正確的符合自身發展的就業之路,從而促進學生的就業幾率,提高學校辦學層次,為社會及企業培養出個方面全面發展的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