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輝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的作用。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的產婦11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5例產婦接受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55例產婦接受心理護理干預,進而對兩組產婦的分娩產程時間及心理狀況加以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平均總產程時間均低于對照組產婦,且觀察組產婦的心理狀態水平較對照組產婦的平穩。結論 在產婦分娩過程中采取全程心理護理干預方式,具有積極的作用,可提高正常分娩幾率、縮短總產程時間、平穩產婦心理狀態,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分娩;心理護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5..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孕婦11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兩組孕婦均為初產婦,無妊娠并發癥,單胎,經B超檢查胎兒均符合正常分娩的標準,且在年齡、孕周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服務。對觀察組產婦分娩過程中實施全程心理護理干預,即助產士全程陪護產婦,在產婦的各個產程時講解相關的知識,以撫摸、交談等方式分散產婦注意力和緩解緊張情緒,具體有:
第一產程時間相對較長,受陌生環境、宮縮疼痛等因素的影響,產婦極易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甚至急躁。所以,在該階段中,助產士應與產婦進行友善目光和親切言語的交流,盡可能的消除其不良情緒。同時,指導產婦在宮縮間隙時間及時補充能量,保持體力[1]。第二產程中,待孕婦宮口全開,既要對孕婦加以鼓勵,又要教會孕婦掌握宮縮時摒棄用力的方法,有助于縮短分娩時間,減少孕婦痛苦。第三產程中,孕婦完成分娩,可能出現情緒波動的問題,助產士可第一時間告知產婦嬰兒的性別、健康狀況等,并將新生兒小手與產婦接觸,建立母子感情,有利于產婦的產后康復。分娩結束后,即第四產程時間,將產婦留置產房觀察2 h,盡早安排孕婦和新生兒的接觸,并對其講解關于產婦產后注意事項等問題[2]。
1.3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時間對比
對照組孕婦有40例正常分娩,15例剖宮產,平均總產程時間為(11.00±0.97)h;觀察組孕婦在全程心理護理干預下,49例正常分娩,6例剖宮產,平均總產程時間為(9.00±0.37)h。可見,基于全程心理護理的觀察組孕婦分娩效果更好,平均總產程時間更短。
2.2 兩組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對比
觀察組有13例孕婦有不良的心理狀態,約占總人數的23.64%;對照組共有22例孕婦產生不良心理狀態,占總人數的40.00%。可見,觀察組產婦的心理狀態水平相對較好,這也表明基于全程心理護理干預服務,對穩定產婦心理不良情緒具有積極的作用。此外,觀察組孕婦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孕婦。
3 討 論
通過臨床實踐表明,產婦如果有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導致難產,所以,助產士在產婦分娩過程中,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而調整產婦的情緒,緩解心理問題。本次研究中,選擇孕婦11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從兩組孕婦平均總產程時間看,觀察組孕婦所用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從兩組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看,觀察組孕婦的情緒更加穩定。
總之,在孕婦分娩過程中,助產士應積極了解孕婦的心理問題、需求及情緒變化,并利用心理學知識而解決其心理問題,以提高產婦的適應能力,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樹立自信心。基于此,可降低剖宮產率、減少產后出血癥狀,提高母嬰健康水平。由此,在產婦分娩過程中,采取全程心理護理方式是重要的,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慧艷.丈夫及一對一全程陪伴分娩心理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7):124-125.
[2] 徐利利.對孕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在產時保健中的作用[J].中國醫療前沿,2011,6(21):84-85.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