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林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種新型辦學模式,逐漸走進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并獲得迅猛發展。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就讀學生數量與日俱增,這在推動高校不斷發展的同時,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對于大學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影響著其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而且對其心理素養的培養也產生關鍵影響。因此,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外合作辦學,即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合作舉辦的教育模式,該教育模式的主要招生對象為中國學生,且辦學地點為中國境內。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作為新型辦學模式,以其多領域、多層次、多學科的優勢獲得迅猛發展,并成為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載體。但是,在辦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義、個人主義與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影響,使其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出現偏差,不利于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對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外合作辦學概述及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中外合作辦學概述
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實施,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有了法律標準,同時也反映出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快速發展。對于中外合作辦學而言,主要分為授權辦學、海外學校、分校及項目合作四種類型,本文所講的中外合作辦學主要指國內外校際間的合作辦學。在辦學期間,由兩國高校合作確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計劃,以達到教學課程的有機銜接。同時,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實行學分轉移制度,即學生在本校獲得的學分也可獲得合作院校的認可,以此為學生進入合作院校繼續深造創造機會。
(二)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一般特征:一般而言,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學生家庭條件優越,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家長對其興趣愛好的培養較為重視,大部分學生的知識涉及面非常寬泛,且在新事物、新思想方面接受能力強,對待事物有其自己的認識,且意識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因家庭條件優越,大部分學生從小嬌生慣養,表現出自我意識強、獨立性差、集體意識淡薄等問題。
政治心理特征:從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大學生的政治心理特征來看,主要表現如下:①思想政治知識掌握不牢,政治認知相對薄弱;②主要通過網絡獲取政治資訊,且積極參加集體組織活動,但其關注重點多放在就業與實習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功利性;③政治情感堅定,愛國主義情操濃厚,價值取向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符合;④積極參與學生社團活動,在入黨及校園文體活動等方面,參與意識較強,但在具體實踐中,常常表現出權利表達渠道的受限,對其參與積極性產生影響。
二、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方式單一
當前,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所開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下文統一稱“兩課”)在內容與形式上普遍統一,與其他院系使用統一教材,且授課方式與考試形式均無差別。許多教師在“兩課”的講授上,授課方式單一,普遍重視理論灌輸,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導致缺乏一定的指導性。另外,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封閉性,缺乏與同行領域的交流,且對于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銜接,教育信息不夠暢通,導致教育實效受到影響。
(二)教育成果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在各個領域與世界不斷接軌,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西方國家有目的地傳播意識形態、文化觀念等提供了可乘之機。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西方國家的思想觀念不斷滲透,再加上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在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下,很容易受到干擾與迷惑,導致理想信念發生變化,同時削弱其愛國主義情感,造成民族意識的淡化,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出現混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遭受負面影響。
(三)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不全
許多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過分注重學校軟硬件的配備與使用,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忽略,在學生黨建隊伍與政治輔導員隊伍的建設上缺乏應有的力度。具體表現如下:第一,政治輔導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配置數量不足,甚至一位輔導員要負責幾百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就影響了教育實效,教育針對性較差,難以對大學生思想形成正確的引導。第二,學生黨建工作欠完善,無法對黨的方針政策進行準確傳達,落實效果較差,導致黨建工作開展起來存在一定困難。
三、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一)注重師德建設,提升教育實效
在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教學中,“兩課”教學是必修課程,是增強學生政治修養、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教師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親密的角色,應首先加強自身政治素養與道德修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作用。同時,在“兩課”教學中,應適當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創新教學方法,轉變以往理論灌輸式教學模式,將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例如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應注重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加強學生黨員隊伍與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
第一,加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應在教育實踐中,培養一支政治立場堅定、道德素養高尚的學生黨員隊伍,強化黨員活動宣傳,使學生黨員隊伍的先鋒示范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第二,加強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政治輔導員,應堅定政治信仰,熱愛工作,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能為學生形成正面影響。同時,強化專業知識與政治理論水平的提升,豐富自身知識結構,能充分認識到東西方文化觀念的差異,并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
(三)利用網絡手段,拓展教育空間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大學生而言,其大學課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國內學習與國外學習。針對國內學習的學生,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賴于“兩課”的學習,而對于國外學習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應充分利用網絡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擴展至國外,可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的創建,通過電子郵箱、網絡視頻、網絡論壇及聊天工具等形式向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其心理健康情況,并給予針對性指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越來越多,因此,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應首先明確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教學規律,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在充分利用中外合作辦學優良資源的同時,注重對大學生政治思想的正確引導,促進大學生今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華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5,28(18):66-67.
[2]孫保營.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微[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05):179-181.
[3]徐海英.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29):129-130.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