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王秀娟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現代化智能手機、電腦的普及,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發生變化。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闡述了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分析了互聯網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提出來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聯網視域下的改進路徑。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改進路徑
前言: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時代背景下,黨和政府愈加重視對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已過渡到了大眾化階段。這就意味著高校展開思政教育工作的時候,要結合網絡時代背景,針對大學生的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積極改進傳統的教育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內容加以豐富、細化,以提高高校思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使大學生更加符合當代及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一、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教學內容陳舊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成為在校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是新媒體的使用者和實踐者,對事物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勇于嘗試新的東西。而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還停留在教師講授上。現在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的圖片、視頻等,高校大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幫助他們了解社會。
(二)教師思想觀念落后
在網絡時代,高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都發生了改變,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與時俱進,及時轉變思想觀念,還在沿用舊的思想,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不夠了解,造成教學任務難以完成的局面。[1]
(三)高校缺乏對信息的引導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和接受者。信息傳播快、閱讀時間短等特征都使得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偏離真相的情況,甚至可能出現更壞的影響。高校大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各種知識,但網絡上一些有失偏頗的信息會影響學生的思想,這是由于學生判斷信息的能力不足、高校教育工作者缺乏對信息的正確引導造成的。
二、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迎來的機遇
(一)充實教學內容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思政教育理論知識也會進一步深化豐富,提供出更加豐富、鮮活、具有時代特征的知識。互聯網集文字、圖片、聲音于一身,極大程度的豐富了思政教育內容,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活力。互聯網涉及內容豐富,傳播范圍廣,充實了思政教育的資源。提高網絡信息的真實度,豐富思想內涵、文化內涵,可以幫助提高高校學生的辯識能力,在生活中接受思政教育。
(二)開闊教育視野
網絡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不斷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新時代,創新理念、競爭意識、信息觀念以及實效性里面都已被人們接受。這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互聯網上的內容在全世界廣泛傳播,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辟了新的天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在局限于課堂,校園各處、校外生活都可以靈活的進行。高校思政教育要關注學生生活需求,立足于社會需求,關注于社會熱點問題。[2]
(三)改變教育模式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可以將思政教育工作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結合起來,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利用校園網絡文化,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化的手段教育學生,增強高職校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傳播發展、與現代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
三、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
(一)改善教學路徑
現階段網絡信息給高校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思想沖擊,不僅有正面的、積極的信息,還有些信息中帶有負面的情緒、能量,而再校大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處理能力還減弱,很容易收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要著重培養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自主處理信息,從信息中選取其中含有正能量的進行閱讀、傳播。學校還可以隱蔽的對不良信息進行屏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思政,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內涵。
(二)重塑教育觀念
在新時代,創新思維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思政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創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樹立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教育資源不在只由教師掌握,教師要調整自身在教學中的位置,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要有全球化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不只局限于國內,要改滲入國外的有關內容,培養學生全球化意識,讓學生在未來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教師也要拓展自己獲取信息的渠道,利用網絡的廣泛傳播,擴展思政信息。
(三)構建高素質教師隊伍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教師作為教育的主要力量,對思政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教師要能夠敏銳的捕捉到有效信息,有獲取、傳遞信息的能力,將信息有針對性的傳遞給在校大學生,改善高校的思政教育效率。教師要加強對網絡知識的學習,主動利用互聯網了解放下社會的熱點問題,掌握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切實有效的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要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改變落后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引起學生對思政學習的積極性。
結束語:綜上所述,雖然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聯網視域下存在著教學方式落后、教育工作者思想落后、缺乏對學生處理信息的引導等問題,但互聯網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充實教學內容、開闊教育視野、創新教學模式等機遇,為高校思政教育充實了新的活力,改善教學模式、重塑教學觀念、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都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改進路徑。
參考文獻:
[1]白龍君.互聯網視域下大關縣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J].時代教育,2017,15,(08):68.
[2]朱慧蕓.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改進路徑[J].亞太教育,2016,25,(09):138.
[3]閆帥.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6,(07):114-116.
[4]蔣莉.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7,16,(06):76.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李楠,性別:男,民族:漢,出生年月:1985年7月,籍貫:遼寧省大連市,工作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學歷:碩士,專業:軟件工程,職稱級別:講師 中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王秀娟,性別:女,民族:漢,出生年月:1977年7月,籍貫:遼寧省丹東市,工作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學歷:本科,專業:音樂教育,職稱級別:講師 中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