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摘要:高校思政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新時代面對國際國內新形勢,面對思想活躍的90后大學生,高校思政課面臨著更高的要求,更難的挑戰。本文試圖論證在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為下一步分析高校思政課實效性不強的原因,研究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路徑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重要性;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反復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強調這是新時代關系到國家發展、民族興旺的關鍵性工作。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學習完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后,我深深感到,如何讓思政課發揮主渠道作用,把教育教學內容入學生的腦入學生的心,成為學生受益匪淺的課程,每個思政課教師都責無旁貸,都要加深對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深入貫徹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實、做好。
一、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性
(一)新時代的概念界定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因此,“新時代”并不抽象,它是一個有理論基礎、科學依據、有內涵、有外延的理論創新成果;“新時代”也不是指改朝換代,而是站在社會主義角度、中華民族立場、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高度,指明了我們現在所處的歷史方位,以及往哪里走的道路問題。
(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隆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深刻指出了在順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它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而高校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只有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才能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掌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和基本觀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必要性
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并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新時代國內教育改革呈現出以下六大新動向,思政課擔負著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務必要與教育改革的新動向相契合:
1、從“全民教育”到“全民學習”
“全民教育”體現的是教育機會公平,“全民學習”體現的是教育結果公平。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學習場所已經不拘泥于教室,形成人人隨時隨處都可以學習的自主終身學習模式。“全民學習”正是順應了這種趨勢,促進教育機會公平的同時促進了教育結果公平。
2、從以課程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重整體,即每個學生都重要、都發展,最終實現全員化發展,二是注重個體,即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個性化成長,為此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多元化發展。
3、從知識傳授到創新精神培養
教育工作者呼吁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目前各個國家都提倡從創新教學模式入手,將學習的主要方式改變為探究式、實踐式和合作式。
4、從信息工具使用到教學模式的改變
教育領域因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發生三大改變:工具與技術、教學模式、學校形態。我們現在處于“工具與技術改變”的初級階段,近年來,隨著MOOC等新教學模式的沖擊,有可能將迎來“教學模式的改變”。
5、從單一測試到綜合評價的改變
全球教育界普遍認為,教師、學校績效評估除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之外,還可以有效的幫助其提高成績。這種從測試到評價評估的轉變有利于發現問題,為教師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6、從以能力為導向到以價值觀為導向
以價值觀為導向,歸根結蒂就是讓學生能夠科學的對待其人生環境,即能夠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結語
雖然每個國家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同,但是沒有哪個國家不重視這項工作,因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歷史的責任。新時代我們面對國際國內新形勢,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對肩負歷史重擔的大學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高校思政課是培養大學生社會意識的重要陣地,只有幫助大學生塑造和完善三觀,調整自身思想意識與社會價值觀相符,他們才能夠正確認識現實和理想、工作和生活、生活和學習的關系,擁有正面的向上的積極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教育目標。因此,如何真正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成為每個思政教育工作者工作任務中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4-8
[2]陳衛華.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學習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教育現代化[J].2017(5):199
[3]楊勝才.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6):83-85
[4]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N].人民日報.201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