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鐘
【摘要】目的 討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在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群體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56例胃炎及胃十二指潰瘍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56例,為參照組行西醫常規藥物治療,為研究組實施西醫常規藥物治療聯合補中益氣湯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指標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結果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指標高于參照組,統計學有差異(P<0.05)。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低于參照組,統計學有差異(P<0.05)。結論 為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能獲取較好結果,值得推廣普及。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方法;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臨床效果;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1
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均是人體胃部疾病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患者在臨床病程發生發展演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癥狀,主要涉及腹痛癥狀、腹脹癥狀、胃部不適癥狀、惡心癥狀、嘔吐癥狀,以及腹瀉癥狀等,并且在患者的臨床病情較為嚴重條件下,患者通常會發生脫水癥狀、持續性發熱癥狀,以及休克癥狀,繼而給患者的生命存續狀態造成嚴重威脅[1]。在現有的臨床醫學事業研究分析工作實踐背景之下,盡管臨床醫師尚未實現對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疾病基礎性發病機制的全面準確認識,但是現有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數據資料,卻直觀揭示了胃炎及胃十二指腸疾病的發生,與患者自身在特定時間階段之內所具備的工作生活壓力強度、日常化飲食行為習慣、基礎作息時間規律,以及吸煙飲酒行為習慣等因素具備直接相關性[2]。本文以部分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作為目標,為其實施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0月~2018年1月作為研究背景,將56例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28例。參照組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齡介于21~66歲,平均(36.71±5.27)歲,研究組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齡介于22~65歲,平均(36.84±5.2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為參照組行西醫常規藥物治療,其具體的用藥內容包含:(1)阿莫西林(每次1.00 g,每日2次);(2)雷尼替丁(每次150.00 mg,每日2次);(3)甲硝唑(每次1.00 g,每日2次);(4)黃連素(每次0.40 g,每日2次);(5)珍珠層粉(每次0.20 g,每日兩次);(6)胃乃安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
為研究組實施西醫常規藥物治療聯合補中益氣湯治療,其西醫常規給藥治療方案與參照組相同,而補中益氣湯藥物組成結構如下:黃芪18.00 g,人參6.00 g,灸甘草9.00 g,橘皮6.00 g,當歸3.00 g,白術6.00 g,升麻6.00 g,柴胡6.00 g,要在將上述藥物制成蜜丸條件下指導患者按照規范劑量完成口服治療過程。
1.3 評價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指標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種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指標比較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指標82.14%(23/28)高于參照組50.00%(14/28),統計學有差異(x2=6.452,P<0.05)。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比較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17.86%(5/28)低于參照組42.86%(12/28),統計學有差異(x2=4.139,P<0.05)。
3 討 論
在剛剛過去的數年間,伴隨著我國民眾基礎性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基礎性生活實踐行為方式的顯著轉變,以及工作實踐壓力的不斷加劇。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疾病的臨床報告發病率測算數值正在呈現出逐年提高的動態變化趨勢,給我國現有社會公眾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態造成了嚴重損害。從疾病自身特點的理論視角展開探究分析,胃炎及胃十二指腸疾病本身具備發病機制復雜且臨床癥狀復雜多樣的基本特點,因此積極探索系統有效方法針對患者展開治療干預,具備極其深遠的臨床影響價值[3]。
本次研究基于對比方法揭示了中西醫結合方法在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相關研究經驗適宜臨床推廣。
4 結 語
對于臨床中現有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而言,在實施西醫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為其聯合選取適當類型的中藥方劑展開治療干預。能支持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充分改善轉歸,該項研究經驗適宜推廣。
參考文獻
[1] 呂新廳,宋偉勇,單志東.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指導下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后抗生素應用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7,22(05):914-915.
[2] 田鶴群,談偉偉,趙 晶,等.蒲元和胃膠囊聯合三聯殺菌藥物對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及愈合質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04):803-805.
[3] 王海東,李雪松,張敏琪,等.肝圓韌帶補片與大網膜補片在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8):84-8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