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 宋念聰
[摘要]物流業作為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行業,將是振興東北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推動力。本文研究了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物流業的現狀,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對2006-2015年東北三省物流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其次,分析東北三省物流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東北三省 物流 現狀
一、引言
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開始實施,發展東北經濟已迫在眉睫。2009年我國發布《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物流業開始快速發展。物流業作為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行業,將是振興東北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推動力。
二、東北三省物流業的現狀
(一)增加值不斷擴大,但增速波動劇烈
從物流業增加值來看,2006-2015年東北三省均呈上升趨勢,遼寧上升趨勢明顯,黑吉兩省則相對平穩。從增加值的增長率來看,東北三省波動劇烈。比較來看,遼寧物流增速大部分時間高于全國平均增速,而另兩省則基本低于全國。
(二)就業人員占全國比重不斷降低
2006-2015年,東北三省物流業就業人員規模呈波動狀態,時高時低,近兩年三省均呈現負增長。從東北三省物流業就業人員占全國的比重來看,三省比重均呈下降趨勢,但近兩年黑吉兩省基本保持穩定,而遼寧仍呈下降趨勢。
(三)鐵路、公路和內河航道里程增長遲緩
從鐵路營業里程來看,東北三省鐵路營業里程均呈上升趨勢,遼寧和吉林兩省上升趨勢較明顯,黑龍江省相對平穩,但三省的增速均低于全國。從公路里程來看,東北三省均有微弱的上升趨勢,增速仍低于全國。從內河航道里程來看,東北三省均保持不變,分別為0.04、0.15、0.51萬公里,而全國增長了2.9%。
(四)大連港和營口港發展勁頭弱化
東北地區只有大連港和營口港列于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沿海主要規模以上港口之中。從貨物吞吐量來看,大連和營口兩港均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從增長率的情況來看,大連港和營口港前些年的增長勢頭很足,近幾年弱化許多,大連港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三、東北三省物流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環境不佳
在政策方面,政府對物流業的支持仍不足,表現在資金貸款、稅收優惠等方面。在監管上,三省政府對物流業發展的宏觀規劃相對滯后,監督控制作用弱,導致物流業發展混亂。在辦事效率上,東北地區“官僚主義”“辦事托人”等現象十分嚴重,政府機關效率低。
(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東北三省的鐵路、公路和內河航道里程增長速度均低于全國,明顯處于落后狀態,這表明了三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另外,東北三省物流基礎設施并沒有形成一個便捷、高效的物流網絡,各節點銜接性不足,信息化、標準化程度也需加強。
(三)物流專業人才短缺
東北三省“人才流失”一直是個很嚴重的問題,近幾年,東北三省物流業就業人員數量呈現負增長,占全國比重更是逐年下降。更嚴重的是,絕大部分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教育程度較低,在管理水平、專業技術、服務意識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是極度缺乏的。
(四)港口物流發展趨緩
港口作為水路交通的樞紐,物流系統的重要節點,具有極其重大的發展意義。若充分利用,大力推進國際物流,能帶動腹地實現共同發展,促進東北經濟的振興。此外,2016年遼寧設立自貿試驗區,涵蓋了大連、沈陽、營口三個片區。港口物流的發展已迫在眉睫,然而,東北三省港口物流這幾年的情況并不樂觀,發展逐步趨緩,大連港甚至呈負增長。
四、東北三省進一步發展物流業的建議
(一)改善制度環境
在政策上,三省應加強對物流業的支持力度,在資金、信貸、稅收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在監管上,加強對物流業的監管與規劃,規范行業發展,促進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在辦事效率上,三省政府要摒棄以前的不良作風,加強清廉建設和監督,提高各機關辦事效率,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加大對空港、海港、公路、鐵路、物流中心等的資金投入,建設現代化的物流基礎設施。其次,結合東北地區交通網絡建設和物流業發展的需要,合理規劃設施布局,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設施網絡。最后,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標準化程度,增強物流體系綜合能力。
(三)加強物流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在人才的培養方面,要形成合理的物流復合型人才教育培養體系,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針對物流業目前存在的現實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客觀需要,政府要引導各高校機構的物流人才培養方向,各高校、機構、企業各司其職,培養出大批物流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在人才的引進方面,物流企業要創造優厚的條件來吸引高端物流人才,彌補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的不足,在經費支持、平臺建設等方面予以重視,積極營造良好的引才環境。
(四)大力發展港口物流
利用“一帶一路”這一契機,充分發揮遼寧自貿試驗區這一優勢,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推進東北三省國際物流的發展。一方面,加大對港口設施建設的投資,科學籌劃布局,形成完善的港口物流系統,構建便利、高效的國際物流通道。另一方面,增強港口輻射能力,加強鐵路與港口的銜接性,提高港口對腹地貨源的吸納能力,推進東北三省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