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芳
摘 要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于以后學習語文知識有著直接的影響。語拼音是抽象的表音符號,學生學習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應用教學手段,講求教學方法,力求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扎實。
關鍵詞 漢語拼音;枯燥乏味;教學方法;營造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3.21,A,C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093-01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于以后學習語文知識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已經學過拼音了,對拼音有了初步的認識,進入一年級再次學習拼音時,他們覺得很簡單,因此在課堂上就不重視學習,在下面做什么的都有,講話的,搞小動作的,老師教讀時不看黑板不看書,張嘴在那唱“月亮光”,從而導致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學習跟不上,產生了厭學的態度。漢語拼音是抽象的表音符號,學生學習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應用教學手段,講求教學方法,力求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扎實。以下是我在長期拼音教學中的一些教法:
一、利用文本插圖,學習發音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插圖,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來幫助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利用課本上的圖片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討論每個字母的音、形。例如:我在教學字母“a、o、e”時,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插圖,我問:圖上畫了誰?他們都在干什么?此時學生的形象思維被完全激活,通過觀察課本上的圖片,知道了小女孩張大嘴巴在唱歌,公雞在叫,水中的白鵝著游泳。接著我就借著文中的插圖順勢講解“a、o、e”的音、形。教學發音時利用兒歌激發興趣。如: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教學字形時,我借用多媒體,讓學生看投影記住字形。如: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觀察a、o、e的形狀像什么?(a像小女孩圓圓的臉蛋,頭上還扎著小辮子,o就是小圓圈,e就像是白鵝的倒影)通過抽拉投影片,使字母和圖片分離重合,這樣學生就能根據圖像識記字母了。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語言,并有機的與學習漢語拼音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讓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活起來,學生愿學、樂學。
二、借助兒歌方式,營造學習氛圍
通過長期觀察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唱兒歌,而且每次學習兒歌時的積極性都比較高,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借助兒歌方式來讓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將教學內容編寫成學生比較喜歡的兒歌、順口溜,這樣可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b、p、m、f”時,借助四個拼音的讀音及教材中的插圖,編寫一個朗朗上口的兒歌,即:“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我帶領學生齊聲朗讀兒歌,在朗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重點讀“坡、佛、播、摸”四個字,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慢慢掌握了拼音的讀音。又如教學聲母“d”時,我把前面學的“b”同時出現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區別,有的學生馬上發現了它們的半圓在的位置不一樣,b的半圓在右下邊,d的半圓在左下邊,我又引導學生想象:你們猜一猜,它們面對面會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通過猜一猜這樣的活動,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最后我教給學生順口溜: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bd對坐笑呵呵。這樣既記住了d的形,又鞏固了b的記憶。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學方式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觀察學生比較喜歡的東西,然后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東西中,這樣可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持續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三、開展課堂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應注重自身的趣味性,建議以活動或者游戲形式為主要教學手段。”加之低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在長時間學習過程中精力肯定會不集中。如果采用游戲方式實施教學活動,會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讓學生在自由、放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此時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認知活動實現有機結合,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競賽拼讀,激發興趣
音節拼讀是拼音教學的重點,甚至是漢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大部分的孩子在學前班都會了,但拼讀幼兒園的老師沒有教過,因此對學生來說是個難度。音節不能直呼,而是要通過拼讀的方法才能認識該音節。只有通過反復的拼讀、練習,學生才能熟練的掌握音節的拼讀。如果整節課都是一塵不變的讀,學生就會厭煩,因此我在教學音節時,通過一些游戲或競賽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競賽拼讀會使這快樂的氣氛中學會、鞏固拼讀音節。如“看誰找的動物多”。設計這一環節,是培養學生快速、準確地拼讀出音節。比賽前,我先準備好好先張卡通動物發給自愿參加競賽的同學,然后再黑板上貼出動物的音節。參賽的選手每次兩名,讓他們根據老師所出示的音節卡片,把手中的動物頭像貼子相對應的音節卡片上,然后請全班同學做評委,評出找得動物最多一個同學,獎勵呢就是把卡通動物作為獎品獎勵給他們。以這樣的方法教學音節,大大的激發了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材、教師、學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拼音教學也不例外。其實,漢語拼音教學,教無定法。我們只有改變以往的、陳舊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實現新的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使漢語拼音教學真正能為整個語文教學奠基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