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步步加深,我國養老需求旺盛與養老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養老問題成為百姓、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養老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基層政府及其下屬的各個社區的實踐之中。山西省陽泉市下站街道官坊街社區探索出的“結伴養老”模式,以尊重老人的意愿為第一原則,充分挖掘老人自身的可行性,依靠老人自身的力量將自助、他助、互助結合起來,不僅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更實現了以老幫老、以老養老、老有所樂。
關鍵詞:養老模式;社區養老;結伴養老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9-0114-02
山西省陽泉市下站街道官坊街社區的“結伴養老”模式,充分挖掘老人自身的可行性,依靠老人自身的力量將自助、他助、互助結合起來,作為一種便于操作、節約資源、可實現性強的養老模式正日益受到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1]。這一模式具有因地制宜、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對養老資源要求低的優勢,有一定的推廣意義。為進一步了解這一模式,2016年11月16日—18日期間對陽泉市官坊街社區進行了為期3天的實地調查。調查在搜集有關“結伴養老”模式在實施運行過程中的資料、走訪官坊社區與參與“結伴養老”模式的老年人以及官坊街社區基層政府下站街道辦事處的基礎上,對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模式進行了總結,認為這一養老模式是一種能令老年人“老有所樂”的養老模式。
一、陽泉市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的實踐
陽泉市官坊街社區的“結伴養老”模式,是社區發起的社區主導、老年人參與、社會組織協同運作的一種養老模式,遵循一種社區發動社區內的老人(以自理與半自理型老人為主)自愿結伴、相互關照的原則。在該模式運行的過程中,其活動步驟如下。
(一)摸清情況
官坊街社區干部通過多次走訪社區內居民,翔實了解社區內老年人的基本狀況,為“結伴養老”的開展做好了基礎準備工作。經過多次摸底走訪,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社區內911名老年人中空巢老人約有750人,這部分老人長期處于生活孤獨、精神空虛的狀況。對此,社區詳細了解了社區內老年人的年齡層次、生活習慣、工作經歷、興趣愛好、經濟來源、家庭狀況這六個方面,繪制了老年人基本情況調查表。
(二)大膽實踐
官坊街社區在摸清社區內老年人的基本情況之后,利用調查表的信息為老年人搭建相互認識的平臺,為興趣相同、年齡相仿的老人牽線搭橋,創造性地啟動了“結伴養老”模式,鼓勵年齡相仿、擁有相同工作經歷或者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老年人結為“結伴養老”小組,老年人結為“結伴養老”小組后,結伴養老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通過相互聯系,商量成員可以一起活動的時間,彼此做伴一起活動。
(三)加強保障
官坊街社區通過社區網格長負責制和社區內老年人的志愿者組織,為“結伴養老”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考慮到老年人互助可能還存在力所不及之處,官坊街社區還建立了網格長候補模式:即由社區內志愿者組織的某一位志愿者負責一個結伴小組擔當網格長,小組的網格長在發現自己負責的網格內出現了老人遇到困難和有需要的情況時,及時參與解決問題,負責結伴養老小組能順利地開展活動[2]。另一方面,官坊社區為了給社區內結伴老人提供便捷的服務、開展豐富的老年活動,于2014年7月29日幫助社區內成立了名為“情暖夕陽”的社區志愿者協會。
(四)活動評估
為不斷優化社區“結伴養老”活動的質量,官坊街社區工作人員針對每個季節所開展不同的活動內容,在活動開展之后,通過記錄活動的內容、老年人的感受、志愿者協會的服務水平、志愿者組織協調是否順利、活動開展后的意義與不足之處,進行活動評估。通過進行活動評估,社區能及時發現開展活動過程存在的問題,為志愿者協會在組織開展下一次活動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幫助和彌補同類不足,為“結伴養老”模式的持續發展和不斷優化提供意見和建議。
二、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模式的經驗
官坊街社區的“結伴養老”模式自2013年啟動至今已有三年多的實踐經驗。在該模式運行中,官坊社區詳細了解轄區內老年人信息,建立了老年人之間相互認識的平臺,如今,由社區與志愿者組織合作,共同推動“結伴養老”模式更好地向前發展。
(一)詳細掌握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是實施“結伴養老”的前提
官坊街社區成功啟動“結伴養老”是在對轄區內老年人生活基本狀況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基礎之上進行的。官坊街社區首先要對轄區內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狀況進行了解,因為只有在充分了解社區內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情況的基礎之上,才能使地域相近、年齡相仿、具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或具有相似工作經歷的老年人自愿結為結伴養老小組,更好地建立結伴老人之間相互認識的平臺基礎,可以說,詳細調查了解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是實施“結伴養老”的前提。
(二)老年人的自愿參與是實施“結伴養老”的基礎
“結伴養老”的模式,能夠使老年人相互陪伴、相互安慰,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帶來精神上的慰藉,正因為滿足了這一點,老年人參與社區“結伴養老”的意愿很高,使得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吸引了社區內許多老年人的參與,參與結伴養老小組的老年人積極性強,幸福指數很高,為“結伴養老”順利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必要的活動場所和經費支持是實施“結伴養老”的物質保障
“結伴養老”的模式靈活性強,便于操作實施,對于資金和活動場所的要求較低,主要包括一個固定的室內公共活動場所,和一定的活動經費支持,通過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參與結伴養老小組的老年人保持身心愉悅、提高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吸引更多老年人的參與。因此,必要的活動場所與資金支持是實施結伴養老項目必不可少的物質保障。
三、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模式的意義
官坊街社區的“結伴養老”模式,是一種能夠使老年人“老有所樂”的養老模式,以老人自愿為第一原則,以老養老、相互陪伴,很大程度上解決老年人需要陪伴的問題。此外,對政府和社區而言,“結伴養老”的模式對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的要求較低,靈活度高可以因地制宜,具有很強的可實現性。
(一)尊重老年人的意愿
在同參與官坊街“結伴養老”模式的老年人交流的過程中,老人們都笑著說:“我們都是自愿聚在一起的,我們幾個在一起可熱鬧了,每天聚在一起就是聊。”為了在“結伴養老”模式運行的過程中實現使老年人“老有所樂”的目標,陽泉市官坊街社區工作人員始終以尊重老年人自身的意愿為第一原則,“自愿”是老年人參與“結伴養老”小組的首要條件。社區鼓勵擁有共同興趣愛好或者相似經歷的老年人自愿地結為一組,通過有共同興趣愛好老年人之間相互交流豐富老年人的生活,避免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把子女當作唯一的寄托而產生消極情緒,從而最大程度上為老年人帶來快樂,達到老有所樂[4]。“參與與否”“和誰一組”都由老年人自己做主,這使得官坊街社區的“結伴養老”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凸顯老年人的意愿,參與其中的老年人幸福指數很高、自愿性很強。而一種養老模式最大的價值就是這種模式能夠受到老年人的歡迎和支持,老年人能夠通過這種養老模式豐富晚年生活、發自內心地感到快樂。
(二)緩解老年人的孤獨
在問到與參與官坊街“結伴養老”模式的老年人“孤單、寂寞與否”時,老人們表示:“兒女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幾個老姐妹就聚在一起,很開心,也不想他們,不孤單。”養老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是“陪伴”問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在養老過程中感到滿意的關鍵。官坊街社區在“結伴養老”模式運行中發現,目前,社區內的老年人在經濟上有退休金和子女供養,大多數由于子女工作或其他原因不在身邊以及喪偶狀態的老年人處于獨居的狀態,精神上十分孤獨[5]。雖然養老設施與養老福利等物質條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老年人感到滿意,相當大比例的老年人表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而這種慰藉主要來自令其愉悅的陪伴。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的模式,一方面能夠使老年人相互陪伴、相互安慰,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相比機構養老而言,保持了居家養老的優勢,使每位參與項目老年人都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也避免了機構養老帶給老人的不安。老年人之間的相互陪伴比已工作的子女的陪伴和社工的陪伴相比更持續更穩定。
(三)便于社區、政府操作
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模式對設備、資金和服務人員的需求都很低,具有便于操作、可實現性強的特點。對社區而言,社區“結伴養老”模式,會使社區更加和諧安定、便于管理。參與“結伴養老”模式的老年群體,多數為喪偶獨居的空巢老人,而這部分老人向來是需要社區額外付出關心與照料的[6]。但社區工作龐雜、人員緊張,無法時時刻刻照顧到每一位獨居老人,“結伴養老”的模式為社區解決了這一難題。對政府而言,“結伴養老”模式對投資的需求很低,具有非常強的經濟性和可實現性。首先,“結伴養老”模式的運行并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參與的老年人們更多的是精神需求上的滿足而非物質上的需求。其次,“結伴養老”模式并不要求特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盡管還是需要一定的公共聚集場地,但是場地對配備專業化的養老設施并沒有硬性要求,對各種環境和場地的適應性相當強。
綜合上述幾方面考慮,無論是從老人、社區,還是政府的角度出發,官坊街社區“結伴養老”模式都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這一模式獨具的優勢使其在面對具有如:基礎設施較差、工作人員較少、社區養老需求較強等條件的社區時具有相當積極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民省.值得引導、推廣的“結伴養老”模式——基于山西省陽泉市某社區的調查與反思[J].智庫專刊,2016(3)
[2]陳榮卓,肖丹丹.從網格化管理到網絡化治理——城市社區網絡化管理的實踐、發展與走向[J].社會主義研究,2015(4).
[3]王雪瑩.城市空巢老人養老需求調查及對策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6.
[4]馮士軍,藍風.老有所樂,切忌把子女當成唯一的精神寄托[J].婦女生活,2013(1).
[5]王瓊.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全國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調查數據[J].人口研究,2016(1).
[6]焦開山.中國老人喪偶與其死亡風險的關系分析——配偶照顧的作用[J].人口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