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是明
摘 要: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高校應對網絡文化消極影響的有效措施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構建科學有效的網絡輿論引導機制;推進大學生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道德與法制意識。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0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9-0253-02
網絡文化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具有自由性、開放性和交互性等諸多特征。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流行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形勢下高校必須高度重視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響,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網絡文化是以互聯網絡為載體,以各種文字、影像和圖片等多種表現形式為載體的一種新興文化,其豐富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可以有效地刺激大學生的感官,可以有效地改變以往的以聽覺為主導的單一的教育模式,使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以視聽結合為主導的多種感官刺激的教育模式。網絡文化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以圖文并茂和聲像結合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使各種文化信息的傳遞更加流暢和形象生動,這就大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從而能夠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自覺地接受教育。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各種虛擬技術,運用各種動態的圖像、聲音、畫面等手段,設置各種體驗式的和互動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為受教育者設置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這樣可以極大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些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內容,能夠大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網絡文化的開放性與自由性,可以使大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中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活力,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直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較陳舊和落后,不符合社會與時代發展的根本要求。信息化條件下網絡文化的產生與發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開辟了一條新路。一方面,由于網絡文化具有便捷性、開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網絡上可以通過形象的圖片資料、優美的文字資料和流暢的影像視頻資料等對大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學生通過校園網絡可以輕易地接觸到大量的有益的網絡文化信息,并且這些網絡文化信息是以各種形象直觀的形式出現的,因而有利于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也有利于引起大學生對這些思想文化信息的共鳴,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3.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與社會的整合,以及對社會心理的調適,不斷與社會相容的過程[1]。我們知道,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來開展,力量非常單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很難取得較大的實效性,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范圍也主要是局限于學校的校園內。因此,不可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就必須借助于某種載體或媒介,這種載體或媒介能夠順利地把教育主體、客體與社會機構或社會組織緊密聯系起來,并共同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從而有效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網絡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文化形態,會對人們的思想與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由于網絡文化具有開放性與便捷性等傳播特點,這些特點有利于把教育主體、教育客體與社會機構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導功能
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增強大學生法制觀念和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著網絡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網絡文化也日益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網絡世界里也隱藏著較多的有害信息,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網絡文化開始侵蝕和毒害我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一些有害的西方文化和思想價值觀通過互聯網不斷地涌入我國,并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產生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一些西方的不良的網絡文化信息給我國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沖擊和干擾,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導功能,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2.沖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雖然是一個外在因素,但是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作用不可小覷。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會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相反,則會影響與阻礙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網絡文化具有便捷性、開放性、自由性和交互性等特征,這就使得大學生在校園內外都很容易接收到各種非主流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也就容易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與價值觀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網絡上的一些不良網絡文化信息不僅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發展產生嚴重的誤導,而且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境造成比較嚴重的干擾和沖擊。一些西方的不良文化信息借助于國際互聯網絡到處傳播和擴散,這些不良的文化信息很容易被青少年學生接受,并轉化為自我意識和自我心理。
3.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
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權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力[2]。互聯網和網絡文化的出現,完全打破了過去思想政治教育單一化的局面。高校教師可以借助于互聯網絡,在網絡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宣傳教育,如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等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網絡的出現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便利化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風險與挑戰,因為網絡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與價值觀影響越來越大。一些有害的網絡文化信息非常容易誤導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甚至會嚴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因為那些有害的負面的網絡文化信息長期沉淀于網絡上,加上大學生有經常上網的習慣,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接觸到那些不良的網絡文化信息,這些不良的文化信息一旦掌握了網絡話語權,就會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最終會導致大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混亂,從而使他們徹底迷失方向。
三、網絡文化影響下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對策
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網絡文化建設
隨著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使用校園網絡上網學習與娛樂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們使用校園網絡學習與交友的頻度也越來越高,而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質量的高低則會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與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高校要著力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高校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作用,高校要著力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紅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宣傳教育中去。對此,高校黨委宣傳部門在規劃和制作學校主題網站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宣傳網等專題網站的建設,努力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導向的強大的思想輿論氛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旋律。通過校園網絡文化活動來不斷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3]。另一方面,高校要采取各項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監管,建立科學有效的校園網絡文化監管機制。
2.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構建科學有效的網絡輿論引導機制
新媒體時代,我們既要對網絡輿論高度重視,始終堅持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 又要對網絡輿論加以有效規范和正確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網絡輿論引導機制。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構建網絡輿論引導機制。首先,建立高效的網絡輿論監測和預警機制。網絡上一旦出現重大負面新聞,高校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各種網絡輿情的收集和報送工作,要及時對各種網絡輿情的發展動向和趨勢做出大膽的研判,并及時報送學校領導處理。其次,建立網絡輿論及時發布制度。當大學生遇到各種錯誤的和有害的網絡輿論時,高校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及時發布科學正確的網絡輿論來加以糾正和引導,從而可以及時杜絕網絡不良思想信息對大學生的毒害。再次,要建立網絡輿論快速處置制度[4]。對于各種不良的網絡輿論問題,要根據網絡輿論內容的不同,按照網絡輿論可能會對大學生所造成的影響情況,經過認真分析做出相應的分類后,及時轉交給學校領導快速處置。
3.推進大學生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道德與法制意識
網絡雖然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是網絡世界里也有規范和規矩,網絡也要受到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制約。高校推進大學生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不斷加強大學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門學科教師和輔導員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讓大學生明白網絡世界是有基本的道德與法律要求的,在網絡世界里活動并不是可以為所欲為和隨意違背社會公德的,我們國家專門制定了《互聯網安全法》,嚴厲打擊各種網絡違法與犯罪行為。第二,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思政課教師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時,要注重把網絡道德和網絡法律的有關內容有機融入課堂教育教學中去,切實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規范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道德意識,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做到文明上網和安全上網,最終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規范,并能夠自覺抵制網絡的不正之風。第三,在高校的校園里要廣泛普及網絡法律知識。高校要讓所有的大學生都知法和懂法,然后才能讓他們切實做到守法和護法。
參考文獻:
[1]王濱,等.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及其功能[J].理論與改革,2010(1):113-116.
[2]葉德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淺論[J].教育評論,2009(3):71-75.
[3]吝秀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J].學習月刊,2015(12):57-58.
[4]韓繼超.高校網絡輿論引導機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3(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