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全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順利實施,高中政治教學中也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利用情境創設方法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了深入研究高中政治教學中情境創設方法的具體應用,本文指出了幾種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情境創設;高中政治教學;應用
1.學為情導,實行以問代教方法
情境創設可以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并合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其更快融入課堂教學過程。對此,高中政治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利于教學的情境場面。期間,教師應采用以問代教的方法直接獲得學生反饋的信息,并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案,動態生成課堂教學情境。以問代教的方法可以增強創設情境的代入感,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學資源得到不斷豐富,情境創設的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廣泛,而學生才是體驗教學效果的最終發言人。對此,情境創設的最主要的便是需要增加課堂教學的代入感,通過提問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比如在講解《政治生活》中“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播放四川康定、汶川地震的新聞資料,且在學生觀看完畢后,向其提出“地震發生后,政府采取了哪些解決措施?政府在抗震救災過程中發揮了哪些職能?”等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除此之外,以問代教的方法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情感,仍然以上述案例為例,學生在觀看資料片后可以直觀感受到抗震救災期間政府的重要作用,教師以此進行升華,強調政府更關心誰的利益,向深入進行延伸,使學生情感完成由感性至理性的升華。
2.情因境生,實行課堂討論方法
情境創設屬于情因境生的過程,主要利用環境變化以及教學方法等營造特定的教學氛圍。在創設情景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教材內容。提高教學的互動性,其中最為常用的便是課堂討論方法,通過創設境達到情感交流的作用。一方面,政治教師應結合教材創設情境,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抽象的政治知識,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教材內容。比如在學習《政治生活》中“人民民主專政”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書籍等方法為學生搜集可以反映自身生活改善的資料,并在課前導學中為學生講解。同時,也可以通過校史資料照片為學生展示學校在基礎建設與文化建設方便發生的改變,幫助學生切身體會我國社會的進步情況,從而深刻了解人民民主的含義。另一方面,教師應分組討論,因境生情。為了進一步深化課堂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搜集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教材中人民民主專政的知識進行對比歸納,并分組討論,使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人民民主專政與對敵人專政的區別,實現因境生情。
3.境為情設,實行角色扮演方法
情境創設屬于動態教學過程,教師主要通過外在環境的創設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即情境創設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訴求,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案。一方面,應根據學生的情感訴求創設角色游戲,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經濟生活》中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備緊密聯系,此時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方法,使抽象的經濟概念變得更為具體生動,且學生也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扮演角色,以增強情境創設的代入感。比如“重物質消費,輕文化消費”便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創設角色,并選擇代表性的幾個角色,比如喜歡閱讀、喜歡電子游戲以及喜歡音樂等不同角色,使學生深入體會。另一方面,應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調整教學情境,在角色扮演期間會融入人的判斷意識,此時角色情感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據此,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鼓勵學生對扮演角色表達不同見解,并進行合理調整。
4.情境交融,實行社會實踐方法
高中政治課程與實際生活存在緊密聯系,政治理論知識必須通過實踐才可以達到內化外顯的目的。由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社會實踐法使學生利用實踐檢驗理論,達到情與境的和諧統一。比如在學習高中政治《經濟生活》中“價格變動的影響對生活消費的影響”一課時,其中涉及的價格與消費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此時教師便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安排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以“商品需求量與價格變化反應”為主題,進行市場調查。比如可以在特定時段內到菜市場采集蔬菜價格,并利用調查問卷了解實情,分析蔬菜價格與采購量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之后教師在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根據實踐結論歸納教材內容,達到情與境的和諧統一。
結束語: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積極采用情境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改變以往政治學習的枯燥局面。由此,高中政治教師應在結合實際生活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情境內容,并綜合利用多種教學工具,使學生主動參與政治學習過程中。
參考文獻:
[1]黃丹.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6(02).
[2]張忠坡.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
[3]蔡周.巧借微課新模式提高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實效[J]. 文理導航(上旬) 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