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香 周敏霞 鄭雅彬
[摘要] 目的 探討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運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間將該科室8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n=40,常規護理)、干預組(n=40,健康教育),對比兩種護理方案的效果。結果 干預組與常規組術前 1 d三餐前血糖均值(6.6±0.5)mmol/L vs(7.6±0.9)mmol/L、睡前血糖(8.9±1.2)mmol/L vs (10.8±1.3)mmol/L、術后1 d三餐前血糖均值(7.0±0.7)mmol/L vs (8.2±0.6)mmol/L、睡前血糖水平(9.2±1.5)mmol/L vs (11.1±2.2)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常規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運用健康教育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關鍵詞] 乳腺癌;糖尿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a)-0120-02
乳腺癌是當前女性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時,糖尿病會引起機體內分泌紊亂,導致患者手術風險增加,且糖尿病對患者術后康復進程也會產生一定影響。不斷提升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減少糖尿病對患者手術過程的影響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1]。健康教育是改善人類健康認知,使人類養成健康生活行為的重要手段。該科室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間4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中運用了健康教育,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室8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組:常規組(n=40)、干預組(n=40),常規組患者年齡24~74歲,平均年齡(49.7±11.2)歲;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6±5.1)年;學歷狀況:高中以下18例,高中15例,高中以上7例;干預組患者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49.8±11.5)歲;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7±5.1)年;學歷狀況:高中以下19例,高中14例,高中以上7例。對兩組的基線資料(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學歷分布)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處于對比研究標準內。
納入病例:乳腺癌患者(病理檢查確診);糖尿?。崭寡?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患者;實施乳腺癌根治術治療患者;患者自愿配合治療及護理。排除病例:手術禁忌及不耐受患者;精神、交流障礙患者;妊娠、哺乳患者;其他影響研究結果疾病患者。
1.2 方法
在常規組圍術期對患者進行病情監護、血糖監測、用藥指導、手術配合等常規護理。
干預組另實施圍手術期健康教育:①入院基礎宣教:在患者入院初期耐心與患者家屬溝通,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療環境、醫療設備等,醫院相關管理制度等,引導患者及家屬并配合相關醫院管理。②疾病知識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理解程度采取視頻、圖文等方式結合向患者耐心講解乳腺癌治療方式、預后、糖尿病對患者手術過程的影響、血糖影響因素等,引導患者重視血糖控制。③心理健康宣教:在患者圍術期全程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告知患者情緒與血糖控制效果的關聯,指導患者通過情緒轉移、情緒宣泄來進行自我情緒調節,引導患者治療全程保持身心舒暢;引導患者家屬加強對患者的陪伴及鼓勵,提升患者生活信心。④用藥知識宣教:耐心向患者介紹用藥狀態與血糖控制的關聯,對于采取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患者,需耐心向患者介紹用藥方案、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時間等,對于采取胰島素治療患者,需耐心向患者演示胰島素的用藥方法,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詳細講解胰島素使用時間、注射部位、使用劑量等。⑤生活知識宣教:耐心告知患者生活行為與病情的關聯,引導患者合理作息,禁止熬夜;術前及術后可根據身體狀況進行適量活動,術后活動中需避免牽拉切口,運動適量;指導患者采取糖尿病飲食方案,飲食清淡,加強高維生素、高纖維素補充,并限制每日熱量攝取,膳食均衡,控制糖分、鹽、脂肪攝取,加強飲水,少食多餐,定時定飲[2]。⑥并發癥防治知識宣教:告知患者血糖控制中也存在低血糖風險,告知患者學會識別低血糖,出現心悸、冷汗、無力等癥狀時,警惕低血糖;告知患者在床邊備用點心及糖果,出現上述癥狀時及時進食,并通知醫生;指導患者術后加強自我監護,告知患者常見術后并發癥,向患者介紹術后體位、定期翻身、皮膚及切口監測知識,引導患者術后加強切口、導管保護,禁止大幅度活動,禁止壓迫、彎折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①總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在患者入院時、術前1 d、術后1 d評價;②總結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狀況。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干預組術前1 d、術后1 d三餐前血糖均值、睡前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狀況分析
干預組圍術期發生感染1例,低血糖1例,常規組發生感染5例,低血糖3例。干預組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常規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P=0.043)。
3 討論
乳腺癌是目前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主要腫瘤疾病。乳腺癌病死率較高,早期手術治療是控制乳腺癌病情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是目前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代謝紊亂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的表現。目前人類不良生活習慣增多,使得糖尿病的臨床發生率顯著增高,也使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發生率明顯升高。但糖尿病會導致機體糖代謝紊亂,并引起機體內平衡紊亂,患者血糖波動時將引起生命體征紊亂,從而影響乳腺癌手術安全性;且高血糖狀態下也會為細菌繁殖提供有利條件,將會增加患者術后感染風險,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過度也會導致低血糖發生,甚至導致患者昏迷,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4]。因此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需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不斷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降低手術風險。
健康教育是通過科學性、規范性的健康宣傳活動使人們改變錯誤認知,提升健康意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養成健康生活行為的手段。該研究對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內容涉及疾病、心理及患者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該研究中干預組術前1 d、術后1 d三餐前血糖均值、睡前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原因是通過入院知識宣教便于患者及早熟悉醫院環境,并配合醫院管理;經疾病知識宣教便于患者認知糖尿病及乳腺癌,重視治療過程;心理、用藥、生活行為均是影響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且心理應激還會影響免疫功能[5],進一步影響患者預后。陳國梅等人[6]的研究中提出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服藥準確率達97.7%,明顯提升患者認知及遵醫行為。該研究中通過健康教育也可提升患者認知,提升患者自護能力,減少血糖影響因素,從而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該研究中干預組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常規組20.00%,原因是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并發癥防治意識,并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便于血糖達標,從而降低并發癥風險。
綜上所述,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運用健康教育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發癥風險,值得運用。
[參考文獻]
[1] 鄧煜,許林勇,張敏,等.人文關懷護理對乳腺癌圍手術期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7,21(2):380-384.
[2] 王艷英,馬玉磊,管艷杰,等.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心理應激與免疫功能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7):4099-4103.
[3] 張靜.圍手術期循證護理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1(9):1091-1093.
[4] 孫志霞.乳腺癌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干預[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z2):182-183.
[5] 鄧燕萍,劉雅清,柯熹,等.心理教育課程對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智謀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6,15(5):6-10.
[6] 陳國梅,周桂賢,張颯.健康教育路徑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安全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3):356-358.
(收稿日期: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