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寧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模式對頻發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暈厥起搏器植入患者干預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心內科收治的頻發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暈厥起搏器植入患者4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對照組給予起搏器植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出院時生活質量評分、平均住院時間、舒適度、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舒適度、護理滿意度、平均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模式能明顯提高頻發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暈厥起搏器患者生活質量和舒適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改善護患關系。
【關鍵詞】心律失常;心源性暈厥;起搏器;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model on patients with frequent arrhythmia and cardiac pacemak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with frequent arrhythmias and cardiac arrhythmi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24).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acemaker implantation routine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routine care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mean length of stay, comfort, complications,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core, comfor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icator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The predictive care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omfort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s and pacemaker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afety of patients, improv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Arrhythmia; Cardiogenic syncope;Pacemaker;Predictive care
心律失常是心臟起搏或傳導障礙達到一定嚴重程度時,因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導致的心肌無效收縮增加,從而使心搏出量降低,最終導致暈厥發作[1-2],是心源性暈厥中最常見的發病原因。我院心內科對收治的頻發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暈厥患者采用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通過植入人體內的電子治療儀發放一定形式的電脈沖刺激心臟,使之激動和收縮,以預防心源性猝死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3]。但該術為一種有創的治療方法,植入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制動影響生理需要的滿足,患者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術后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4]。在深入開展優質護理工作中,我們對患者護理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預見性提出,擬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策并組織實施,收到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于2013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例頻發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暈厥主動電極起搏器植入患者,隨機根據收入院時間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對照組男16例,女18例,年齡51~80歲,平均(62.4±6.2歲);病種分類:病態竇房結綜合征3例,房室傳導阻滯6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9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6例。植入類型:三腔1例,雙腔植入18例,單腔5例。觀察組男17例,女7例,年齡49~79歲,平均(63.2±6.5歲);病種分類:病態竇房結綜合征2例,房室傳導阻滯7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8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7例。植入類型:三腔1例,雙腔植入者17例,單腔6例。兩組患者均為永久主動電極植入,肢體活動能力正常患者。排除術中出現嚴重并發癥、精神心理障礙及肝腎功能或凝血功能異常者。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實施嚴密的病情監測,安慰和鼓勵患者,保持患者情緒穩定。術前做好血常規、凝血功能和肝腎功能等輔助檢查項目。做好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膚準備和抗生素皮試、禁食水等術前準備。導管室護士做好患者體位準備,密切觀察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協助醫生進行操作。患者術后24 h保持絕對平臥位,給予心電監護,做好生活護理,48 h后抬高床頭15~45°,72 h后下床活動。做好起搏器知識宣教、傷口護理和飲食指導。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及管理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1)重視術前做好心理疏導,依據患者文化層次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起搏器治療的重要性、意義及配合要求,重視患者負性情緒疏導,對嚴重焦慮患者在必要時給予應用安定類鎮靜劑,使患者能保持最佳心態,以最好的精神狀態配合手術。(2)準備輔助檢查時注意查看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檢查結果,對陽性患者提前做好相關用物準備。皮膚準備時注意動作輕柔勿損失皮膚,備皮完畢將皮膚清洗干凈后穿手術衣。術前1~2天指導、督促、檢查患者練習床上使用便器進行大小便,避免臥床時發生尿潴留和便秘,影響康復。(3)導管室護士擺好體位連接心電監測和建立靜脈通道以備急救。(4)患者術畢返回病房時,使用過床易平移,術后使用1 Kg沙袋壓迫穿刺局部6~8 h,平臥期間腰部墊軟枕,按摩四肢防止靜脈血栓形成,按摩受壓骨隆突和軟組織薄弱部位防止壓瘡。做好臥床期間生活護理,教育和監督患者做好穿刺術側肢體自我護理,避免外展、上抬、提重物等動作。減少探視,防止感冒,指導患者咳嗽時以拇指尖按壓胸骨上緣,防止劇烈咳嗽致使電極脫落。(5)術后24 h心電監護,嚴密患者監測起搏和感知功能。患者術后飲食以魚湯、肉湯、新鮮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纖維易消化飲食,可以促進傷口盡早愈合并保持大便通暢。臥床期間不進容易產氣導致腹脹的食物如牛奶和豆類。(6)術后嚴密監測體溫變化及切口部位情況,排除滲血、滲液,局部紅、腫、痛皮膚變暗發紫及波動感等異常出血和感染等并發癥。術后早期鼓勵和協助患者下床,指導和協助肢體功能鍛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利于切口愈合。(7)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起搏器常識性知識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一定要隨身攜帶病情記錄卡,記錄相關信息以備突發意外時專業容易進行相關應急處理。教會患者自我檢測脈搏發方法和需要就醫的癥狀,平時不要撫弄起搏器植入部位,經常自行檢查,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1.3 觀察指標
(1)設計起搏器植入患者SF-36簡易生活質量評估量表[5],包括精神健康、情緒職能、生理職能、生理功能4個方面。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2)舒適度評價使用問卷調查法,分為非常舒適、舒適、不舒適,舒適度=非常舒適+舒適/調查總數×100%。(3)滿意度評價使用第三方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內容和項目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2)兩組患者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生植入部位皮膚出血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17%(1/24),對照組患者發生電極脫落1例,植入部位皮膚出血2例,皮膚破潰1例,并發癥發生率16.67%。
3 討 論
心源性暈厥是由于心排出量急劇減少導致心因性急性腦缺血,引起患者突發暈厥及(或)抽搐,是任何原因的心排出量突然銳減都可引起急性腦缺血綜合征。我院臨床收治的心源性暈厥患者人群多為合并頻發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患者因快速型心律失常而導致心源性暈厥發作。患者在突然暈厥發作時,如果現場無保護措施,常導致患者發生腦外傷、骨折情況,少數患者還可并發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是臨床導致猝死的高發
原因。
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心臟起搏器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減少患者圍術期的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進程,預見性制定患者針對性護理方案并逐步實施和干預顯得尤為重要。首先,重視患者術前心理護理,通過心理疏導使患者保持最佳的配合狀態,保證患者起搏器植入術中和術后患者的安全和舒適度是目前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需探討的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預見性護理模式組的觀察組患者,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感覺更舒適,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增加,患者住院治療時間和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均明顯好轉,減少了患者生理痛苦及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臨床應用證明,預見性護理模式能明顯提高頻發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暈厥起搏器患者生活質量和舒適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深化優質護理工作
內涵。
參考文獻
[1] 溫林茹,袁淑惠.58例心源性暈厥患者的動態心電圖表現[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4):71-72.
[2] 史小麗.心源性暈厥患者發作時特殊臨床心電圖表現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2):244-244.
[3] 張丹花.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并發癥的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2,12(1):67-70.
[4] 李 琦,田金徽,張志剛,等.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最佳臥床時間的Meta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6,31(23):20-23.
[5] 宋志芳,韓兆杰,林 琳,等.SF-36量表評價胸外科住院患者生活質量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4,2(2):164-167.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