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美
【摘要】目的 對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
方法 60例擬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C組,30例)和干預組(G組,30例)。C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G組實施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措施下的臨床護理效果和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 G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明顯優于C組,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C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應用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能促進手術順利進行,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高,可供臨床借鑒。
【關鍵詞】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應用效果;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nursing coordin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replacement of hip joint in the aged.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arthroplas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group C, 30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 (group G, 30 cases).The patients in group C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and group G implemented oper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doctors to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group G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C,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octors to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hip replacement can promote smooth operation, reduce blood loss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octors is high, which can be used for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Old age;Hip replacement;Operation nursing coordination intervention;Application effect;Nursing satisfaction
髖關節疾病是老年患者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常以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股骨頸骨折等為多見[1]。若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僅是影響患者的患側肢體功能,而且其疼痛等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髖關節置換術是最常采用的手術方式[2]。該手術創傷較大,加之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配合有效的護理,尤其是手術護理配合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我院手術室護理組應用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觀察其臨床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擬行髖關節置換術的60例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C組)和干預組(G組),每組30例。C組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齡58~78歲,平均年齡(65.68±3.35)歲;股骨頭無菌性壞死20例、股骨頸骨折10例;左側16例,右側14例。G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齡57~80歲,平均年齡(65.53±3.45)歲;股骨頭無菌性壞死18例、股骨頸骨折12例;左側15例,右側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C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G組患者實施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術前充分準備
根據術前安排計劃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術前檢查、近期用藥和合并癥情況,評估術前手術耐受力,遇有需要補充檢查、停藥等情況,及時與管床醫師溝通,提請其注意;針對此類患者髖關節疼痛和(或者)功能障礙,本身對手術治療持有矛盾心理,既希望早點手術,又對其恐懼,我們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及家屬簡單介紹手術和麻醉的過程,并應用同病區或者鄰床已經成功完成該手術的患者做范例,同時耐心的聽取和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慮;術前1 d下班前準備好常規手術器械、髖關節手術專用器械和急救藥品等,安置于手術間內,調試好儀器設備;調節好手術間的適宜的溫濕度。
(2)術中手術護理配合措施
①手術前準備護理配合措施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應該與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共同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手術名稱、部位、標識等,并在三方核對單上分別簽字;建立健側上肢靜脈通道,協助麻醉醫師進行麻醉后,與手術醫生一起擺好手術體位,取患側肢體朝上的健側臥位,雙上肢安置于專用的托手架上,腋下墊一軟枕,用骨盆固定器和方枕固定骨盆,并調試好固定恥骨聯合和骶骨部位的固定器松緊程度,均以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受壓為標準[3]。
②器械護理配合措施
器械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進行更衣和消毒,按照手術步驟將手術器械依次放好,暫時不需使用的器械可加蓋無菌紗布,減少暴露的時間和被其他器械污染的機會,及時清除手術器械使用后的血液殘留,尤其是電刀上的電凝組織和血液殘留物,以節省手術時間和減少使用時受損組織的范圍[4]。
③巡回護理配合措施
巡回護理人員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出現的異常情況,配合麻醉醫師做好意外情況發生的處理;手術前后與器械護士、手術醫生一起清點手術器械、縫針、敷料等;遇有需要輸血情況,與麻醉醫師共同核對相關信息并在核對單上簽署姓名后進行輸注,密切觀察輸血輸液反應,若有發生,及時配合麻醉醫師處理,并記錄在案;全程統計患者的液體出入量,包括術中晶體和膠體輸入量、出血量、尿量等;術中沖洗液選擇預先放在保溫箱內的生理鹽水。
④術畢護理配合措施
術畢用溫生理鹽水清洗患者身上殘留的血跡,撤除骨盆固定器和專用托手架及枕頭[5];頭、肩、骨盆、下肢需要三人輔助同時緩慢變換體位,使患者平臥,安置好各類引流管,包括尿液引流管、手術引流管等,檢查是否粘好相應的標識,蓋好床被保暖以免受涼;協助麻醉醫師做好麻醉復蘇工作,觀察患者的呼吸循環的變化,遇有相應情況及時作出處理;生命體征平穩后,陪同護工、麻醉醫師一起護送患者安全回病房,并與病房責任護士交接完畢,做好雙方交班記錄。
(3)術后隨訪護理配合措施
術后1~3天進行訪視,詢問患者及家屬惡心嘔吐、疼痛不適等情況,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措施下的臨床護理效果和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臨床護理效果主要從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三個方面對其評估;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從術前、術中、術畢三個過程的手術護理配合措施進行評定,每個過程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并分為計為2分、1分、0分,根據合計分值定為:優(總分≥15),良(總分在10~14分),差(總分≤9分)。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優良例數之和占每組病例總數的百分數表示。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措施下的臨床護理效果
G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明顯優于C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比較
G組患者的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100.0%)顯著高于
C組(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髖關節置換術是應用人工關節植入體內,以重新建立或改善關節的解剖結構、消除或減輕關節疼痛、盡可能恢復髖關節功能[6]。對于擬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各器官的生理機能下降,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這無疑增加了該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手術方式選擇和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對手術護理過程中的相關配合干預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
本文通過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并與常規護理相比較,觀察其臨床護理效果及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表明:采用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的干預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方面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筆者認為:該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是從術前、術中、術畢等全程手術護理進行干預的方法;術前充分準備能夠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做好心理護理,減輕患者及家屬的恐懼和疑慮,完善手術室環境和做好手術器械的準備工作;術中手術護理配合措施是從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由三方信息核對、體位護理開始,再至器械護理和巡回護理配合,最后術畢護理相關配合措施,每一環節達到無縫隙銜接,有效保障了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隨訪護理配合措施既是整個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的延續,又是該措施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
綜上所述,手術護理配合干預措施應用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能促進手術順利進行,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高,可供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牛鐵錚,韓玉順,孫先秀.老年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7):158,160.
[2] 王 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護理配合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13):87-88.
[3] 孫冬蘭.50例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護理配合的研究[J].吉林醫學,2014,35(29):6591-6592.
[4] 范 琦.66例老年患者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護理配合[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1):137.
[5] 肖芳芳.高齡患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中規范化護理配合[J].當代醫學,2017,23(25):178-179.
[6] 陳紅劍.高齡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中護理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1):95,96.
[7] 賈玲梅.探析老年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護理的配合[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23(22):78.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