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秋來
(江蘇省沙溪高級中學 215421)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構成的雙邊性的特殊認識過程,教和學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教師不單要研究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還要深入的研究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而且要指導他們“會學”.古人云:“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導學生學會學習,正是“授之以漁”,使學生學會求知、健體、修養、合作、審美、勞動、創造、生存與發展之道的根本措施.教育家葉圣陶明確指出:“教”是為了“不教”.學生能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是他能否由“厭學”變成“愛學”的關鍵所在.
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呢?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實現.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不會總是按著老師預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來回答問題,有的甚至會不按常理出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怎樣做才能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呢?
合作是一種需要,而不是一種命令.拋出問題的時候,可以先給每個人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全班演示、討論,比較哪種方法更好,自然學生就會有所感悟.
例如:在化學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樣一種題目,“足量的鋁分別與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放出的氣體體積一樣多,問所消耗的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多少?”遇到這種題,大多數學生的做法就是,先寫化學方程式,然后計算,這樣的話估計要花去3~4min的時間,有的學生甚至方程式不熟練,這需要花的時間就更久了;當然,也有少數學生想到了簡單的解法——運用電子轉移,抓住鋁與氫氣的比值為2∶3,不到一分鐘便很快地解出了題目.把這兩種方法一呈現,學生便能很快就感悟到哪種方案更好.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
例如,在解一類化學題目時,可以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數量的題目.但如果是按照以前的一貫解法,這些題是完不成的,這就要求學生自己通過題目的外在去發現其本質規律.一旦尋找到了,題目自然也就能夠迎刃而解了.就好像是化學中的質量守恒、原子守恒、電荷守恒等,這些規律往往能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也會有一些創新性的想法,而對于學生的這些新穎的想法,不能扼殺在搖籃之中,而要給予鼓勵,以此打開學生的思維,那如何鼓勵創新呢?
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是不能包辦、代替的,應該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和時機,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
例如,在化學教學中,經常會碰到設計實驗的題目,這種類型的題目往往會體現學生的創新之處,這時可以讓學生自由的發揮.或許學生設計的實驗跟你想的不一樣,但這時你絕不能把他硬拉回你的思路上來,而是跟著他的思路走下去,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空間和機會,為他們創造和諧的氣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因為他們的潛能往往會讓你難以想象.
相反,如果課堂上都是教師在源源不斷地灌輸知識,而沒有學生發言的機會,或許學生的很多新穎的想法都會被扼殺而沒有機會表現出來.
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容易馬虎大意,往往因一點疏忽,導致最終結果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該怎么辦呢?往往很多教師就是簡單的對學生提醒提醒再提醒,甚至批評,可依然一點作用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學生自己在體驗錯誤中反省和學習.
例如筆者曾今看過這樣一個案例,在那個案例中,那位老師通過一張“離奇古怪”的試卷讓學生自己體驗不仔細閱讀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這樣可以讓學生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犯.
課后,要讓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反思這節課上哪些知識點已經弄清楚了,哪些還存在疑問;上課時有沒有認真聽講,哪些是我因為開小差而沒弄清楚的,哪些是我認真聽講但還是沒懂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學生的潛能是無法估量的,往往會超越我們的想象.它好比種子,需要教師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氣和陽光,讓它得以發芽;它又像空氣,放在多大的空間里,它就有多大.要激發學生的潛能,就要為學生潛能的發揮提供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輕松.
同樣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精神,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鐵銅性質這課,在處理二價亞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之間的轉化關系時,筆者是先提供給學生一些試劑,讓學生設計實驗來得出兩者之間的轉化規律,然后進行驗證并總結.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思和創新能力.但在處理上還存在一個不足,即學生想出實驗方案后,由學生親自進行驗證,這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方法指導的過程是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必須有耐心,并能夠真誠地交流溝通及時地總結指導,才能使學生們體驗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帶來的良好效果,更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同樣如此循環往復,可以使學生與教師形成良好的融通關系,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他們的成功就是指日可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