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霞
(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 730799)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廣大師生都在追求的目標,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聚焦點.課堂高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師怎樣教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工作在教育一線的高中化學教師都在教學踐行中聚焦這個現實的課題.本文將從老師有效備課、學生有效學習和課后及時反饋幾方面來實現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在教學踐行中,有效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與壞.教師要做到有效備課,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備學生.備學生是備課工作中的核心環節,學生的現實狀況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分析學生和關注學生,才能知道學生的學科認知規律、知識基礎、生活背景、情感素質和身心特質等,進而有效預設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接受程度,也就能夠找準課堂教學的起步點.
其次要備教材.教材是落實課標、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只有在吃透教材的情況下,才能科學地確定好課堂教學目標,進而確定教學的重難點、新舊知識的交叉點、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教師鉆研教材是備課的重心,每個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課標”和教材,仔細閱讀有關參考書,弄懂教材的編排思想和編者的意圖,更要善于創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進而學會對教材進行再次開發.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用好現有的課本,更要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有效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課程理念下一線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統一,才能使教材內容與具體的教情和學情進行有效的整合,有效刺激各方需求內驅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李嘉誠說過:“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教師不能簡單地把對教材的理解全盤托給學生,而要善于總結和創新備課策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內驅,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是對教材內容反復研究,逐步深入的過程,教師要潛心鉆進去,對本節教材的內容要了如指掌.在摸清學生素質和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以達成學生的發展為標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盡最大可能實現教師備課的有效化.
有效學習是指符合教育、教學原理的學習,它的目的是為了花更少的時間,學到的更多、更牢、更好,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程強調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引導者,那么教師怎樣指導學生才能進行有效學習呢?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激發人的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與教師教學永遠合拍的動力.因此,化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情境,采用靈活掌控教學重點、難點知識的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布局,以求最大限度適應學生的實際特質,不斷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延長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最終坐實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其次要聚焦課堂“教與學”中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是課堂“教與學”活動的主體,如何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不容忽視的.就像泰勒曾說過:“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什么.”而現在不論是教育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都感悟到:衡量教學效率的標準之一,就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如何.在一堂課上學生若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并掌握和內化了本節教學內容,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在此基礎上,順勢引導學生真正感悟屬于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從而實現延長自己在課堂上的有效學習時間,提高“教與學”的踐行效率,也就凸現了新課程提出的“以學論教”的觀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所以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活動,如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交往頻率、思維狀態、達成程度等.
課后及時反饋是對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參與教學活動情況的了解、總結、反饋和有效激勵.通過實施有效的課后及時反饋,一方面有效促成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進一步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教師第一時間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反思和有效調整,激勵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課后及時反饋不僅能影響課堂教學全過程,甚至能影響后續“教與學”策略的調控.因此,教師在課后教學反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的激勵和賞識,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深深地撼動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學習內在的、長久不竭的動力,實現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和高效教學.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因素是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生命,教師只有明晰和調控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因素,才能有效把握化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才能把握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正確的教學方向,從而實現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