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杰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中學 325000)
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參與,變消極的學習為積極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便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它與傳統的“灌輸式”結論性學習相比,更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因而為教育界所推崇.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慣性,實際操作起來還真不容易,許多教師總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教給學生,精心設計教案,過多地注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將教案設計得滴水不漏.課堂教學中,硬性讓學生循著自己思路,盡管課講很精彩,但共鳴者寥寥無幾,學生很難進入教師預定的角色.要想學生能真正參與進來,教師必須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角色,給自己以準確的定位,然后根據自身的角色特點,研究具體做法.
教師究竟充當什么樣的角色呢?筆者認為教師是“導航者”,應該把傳統教學中主導作用中“導”理解為“導航”.教師應該去精心設計學案,預見學生會遇到哪些困難,該給什么樣的幫助;課堂上出現突發性的事件,怎樣去處理;這堂課要完成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如何循序漸進地導向這個目標等.教師把講授的知識點變化為系列問題,在保證學生有足夠多的思維空間的前提下,讓他們自主地、迅速地獲取知識信息,完成學習內容.下面結合“苯”這一節的學習,具體談談教師的導學作用.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以幻燈片形式給出相關數據,讓學生求算“苯”的組成: C6H6.
[教師設問]:根據C與H個數關系,苯的結構是否飽和?與C6H14、C6H12、C6H10等同碳原子數烴比較,不飽和程度如何?
[導學思路]:基于對烷烴、烯烴、炔烴知識的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絕大部分同學想到:苯可能是一種不飽和烴,并且不飽和程度很大(因為它的氫原子數更少),從而產生與烯烴、炔烴等不飽和鏈烴相似的聯想.
收集資料,建立假設:組織學生根據分子組成,書寫可能的結構,即查找同分異構體:
[對于同分異構體書寫,是思維的發散和對原有知識再創造過程,學生動起手來有難度,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教師設問]:前面學習我們知道,每少2個氫原子,結構中就多1個雙鍵或1個環,每少4個氫原子,結構中就多2個雙鍵或1個叁鍵,這里少了那么多的氫原子,它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導學思路]:通過教師設問,把所學知識針對性地遷移到這個具體問題上來,實際上間接地告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即思維路線,從而使思維有序化.
在問題式導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勝任自己角色,筆者做過很多思考,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很多探討.現將我個人一點切身體會細述如下.
探究性學習是學習主體的主動參與,極大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并在過程中獲得各種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做大量實驗,親身感受人類探索知識的艱辛,因而更懂得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也增強了學習的內驅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設立不同層次的問題情境,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能力、都有興趣參與進來,特別讓學科基礎薄弱的同學也有成就感.
人類學習不能簡單重復歷史,學生不可能,也不必要每個實驗都親自做,每個概念都要親自看書或查資料弄明白.中學生學習時間很有限,尤其高考對知識的密度要求非常高.在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都很低的情況下,預留空間過大,又缺少必要方法支持,學生學習有效性也是被質疑的.預留空間過小,又容易回到老路上去.
如果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考量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水平,備課時,先把學生學習過程在腦中預演一下,從而了解到哪地方可放手讓學生做,哪些地方學生有困難,教師該怎樣幫助他們.教師實施全程監控,及時矯正偏差,讓他們不斷獲得成就感,強化學習興趣,增加源動力.現在,學習的資源多元化,學生借助書籍、上網等查到所需資料.有很多東西資料上介紹得不詳細或者沒有介紹,學生花費很長時間,結果一無所獲.這樣不僅僅時間上浪費,可能還會造成他們的學習興趣的減退.教師應該把學生要用的資料自己先搜索清楚,告訴學生查找的具體路徑,便于增強他們獲取資料的時效性.但也要防止教師越俎代庖,出現新型“包辦”關系.
從“苯的結構”學習的過程簡介中,可以看出,教師與學生始終參與整個過程而互動,教師必須對學生探索過程提供必要幫助與航向指導,學生該弄清什么問題,理解到什么樣的程度,教師心里不能糊涂.現在的中學生,從接受性學習過渡到探究式學習,很不適應,他們可能不知道做什么,該怎樣做,從哪里先著手,因此,教師應提供必要方法指導,還要對學習過程有嚴密地監控,適時引導,不能由學生漫無邊際地發散,不要讓學生做無意義摸索,浪費他們的時間.要想做好這些,我認為,教師應該通過“設問”來導航和關注整個過程.教師能否利用自設問題來激疑、啟思,并一步一步導向學習目標,這就反映一個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俗話說:要讓學生有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需在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中學,學中教,把自己充實成一本鮮活的百科全書,不僅僅有淵博的知識,而且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去處理教學中各種突發事件.可見,導學是對教師素質的嚴峻考驗,不是給教師減負.
總之,中學階段問題式導學,會引起學習的方式變化,它側重于過程體驗,很容易三維目標達成.但教師要把握好這個度,既不能過分限制學生,也不能過分放任.通過設問方式導航,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要考慮中學生知識背景與能力,適時提供給學生“最近發展區”,讓他們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讓學生了解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學會提出假說和實驗論證,為他們以后成為創造性人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