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芬
(江蘇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初級中學 215200)
在傳統教學中,受到應試教學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忽略學生主體地位,習慣講解授課,以此促進學生理解、記憶.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不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養,無法提升學生創造力.針對這一情況,就要借助分層教學改善,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其在任務引導下積極探究,主動思考,以此提升思維能力,實現素養發展.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參差不齊,個體間存在明顯差異,像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等,這就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習能力的發展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取“一刀切”教法,就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問題,以此造成兩極分化.
針對這一問題,就要結合實際,具體分析,借助分層教學引導,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以此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任務引領下自主發展.具體實施時,首先要對學生分層,讓學生知道自己在班級中所處的位置,并且根據其意愿分組.一般,我會將學生分為A、B、C三組,其中A組學習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B組學生基礎一般;C組學生基礎薄弱,學習存在較大問題.分組之后,我就會分層教學,設計不同的內容,結合學生不同需求對其進行指導,以此促進“培優補差”.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存在學生對分組不滿意的問題,為了盡量避免,并且保護學生自尊,我會召開座談會,面向學生個體,讓其清楚了解自身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向其清楚解釋分層模式,以此消除學生抵觸心理.在設置組別時,我會采取具體措施,像發放調查問卷,讓學生進行自我評估,適當時我會給其提供參考意見,以此對學生成績及年齡進行劃分,為深入、有效的分層教學奠定基礎.
在學生分層的過程中,要注意“分層不分級”,也就是不同組別之間的學生僅僅是在學習方面存在差距,而不是人格上,要避免等級分化,更不能區分對待.這樣一來,才能贏得學生的理解與支持,確保教學順利展開.
教學目標的確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十分重要,對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有很大作用.意識到這一點,就要結合實際,將目標分層,以此契合學生需要,滿足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這樣一來,就能面向全體,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學生認知、探究的過程中查漏補缺.
通常,目標分層對應不同層次,可分為A、B、C層.其中,C層目標要求較低,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能夠使用基礎方法.B層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教材中的內容,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以此培養學生探究能力.A層是在B層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讓其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以此為深入的探究奠定扎實基礎.以“勾股定理”教學為例,結合實際,我這樣設計教學目標:A.了解勾股定理的發現過程,熟練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內容;B.運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C.至少掌握一種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寫出相應的推導過程.這樣一來,就能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幫助其明確學習目標,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突破,以此實現能力提升,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在目標引領下,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朝著不同方向努力,不斷突破自我.在這一過程中,我會經常巡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個性化指導,適當增加或者降低要求,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增強學習信心.
這樣一來,借助分層就能將課程目標合理化,擺脫傳統教學目標單一的問題,讓教學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學生處于發展的過程,要根據其能力的升、降進行微調,以此提高教學靈活度,落實課堂目標,促進學生綜合水平的發展.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貫穿教學的線索.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其主體性,還能帶動課堂,營造氛圍,以此驅動學生,讓其在不斷探究、思考中發展,最終實現學科素養的提升,以此落實課堂目標.
在具體實施時,作為課堂主導,不僅要關注個體間差異,還要統籌全局,兼顧所有學生,讓其在目標引領下積極探究.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提問的層次性,確保所有學生都在思考,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啟發,以此實現能力的提升.“函數”是初中教學的重難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存在問題,為了加深其認知,我會設問引導,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開始,我會提出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同學們,什么是函數?”針對C組學生,幫助其回顧概念,深化理解,明白“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系的一種數學模型,假設存在變量x與變量y,對于……”.期間,我會拎出“定義域”的概念,將函數概念拆分,細化理解.在此基礎上,我會圍繞“自變量x”再次提問:1.為什么說自變量x有一定的取值范圍?2.為什么說y有確定的值與之對應?3.x與y的取值范圍有什么特點?由此,學生就能深入思考,根據自身情況展開探究,以此奠定理論基礎,加深對函數理解,在思考過程中不斷完善,以此提升課堂效率.
這樣一來,就能充分借助提問激發學生,充分挖掘其潛能,讓其在不斷思考中加深學習印象,以此提高學科素養.在這一過程中,我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靈活引導,充分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讓其獲得相應的鍛煉.
總之,分層模式的運用是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突破傳統,激發興趣,還能活躍課堂,調動思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其了解自身不足,在目標引領下不斷思考,在互動交流中促進思維碰撞、發散,以此培養探究能力,提升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