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衛
(江蘇省啟東市開發區中學 226400)
初中數學,包括的內容比較多,知識點相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也比較復雜,以往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被動聽課學習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通過合作探究式學習,加強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還減輕了老師的工作負擔,激發了學生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實現了“雙贏”.
合作探究式教學,就是指老師圍繞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集中進行學習,老師強化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在溝通互動交流中,增強數學重難點的認知,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理解能力.隨著素質教育尤其是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不斷要求的當下,合作探究式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經過了大量的教學實踐檢驗,注重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在老師的指引下,在合作中,幫助學生把握數學知識的基本規律,掌握其思想內涵,進而進一步凸顯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工具作用.在合作教學中,學生們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可以圍繞相關問題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老師從旁參與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言語舉動很好的把握了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和掌握情況,對于接下來針對性整改提升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1.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之前,為了確保小組劃分的科學性,老師需要對所在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基本興趣等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制定一個全面的信息庫,以此來指導老師進行小組劃分.每一個小組當中都要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把全班的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A類、B類、C類,A類學生數學成績非常好,B類居中,C類在數學學習上比較吃力,每一個小組中,至少要包括一名A類學生.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一旦遇到不是特別復雜問題的時候,學生們通過合作就能予以解決.由此可以看出,合作探究式教學一定要在小組劃分上下好功夫.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小組的人數一般要控制在3—5人,這樣便于老師對小組實際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把握,如果人數太多,容易導致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走神或者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反而違背了合作探究式教學的初衷.
2.在小組確定之后,老師需要對小組成員進行適當的分工,確定出組長、副組長,這樣有助于強化小組的組織力,也有助于老師要求的教學目標的深化落實.在這些內容確定之后,老師就需要把相關的數學知識內容交予各個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為了提高這種小組學習的成效,老師在課前一定要叮囑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預習,一定要弄清楚哪些是重難點,這樣在小組合作中就能夠直接圍繞著這些內容進行討論交流,提高了實際學習的成效.避免小組中學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降低了合作成效,通過這樣預備式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在問題不斷解決的過程中感受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在各個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掌控好大局,全面認識和總結各個小組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集中進行講解,如果有些問題不具有普遍性,那么可以直接對這個小組的學生進行指導,既針對性地幫助不同小組解決了問題,而且還沒有耽誤其他小組的學習.在小組合作探究基礎上,老師自身的講課負擔明顯減輕,但是,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反而有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們在合作中強化了對各個知識點的認識,也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對于塑造良好的心理學習氛圍等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3.初中階段,學生自身的注意力、思維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理解一些問題上,可能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為此,在實際合作探究的時候,老師要盡量給予學生們足夠的交流互動時間.從當前課堂時間來看,一般要保證每個小組至少擁有25—30分鐘的合作時間,這樣學生們對老師布置的合作內容基本上都能完成.剩余的課堂時間老師可以對一些重難點問題進行集中、重點強調,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把握也會更加到位.這種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得以往以老師為主過渡到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了真正的主人,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對于一些學生來說,一定非常吃力,有些內容單純地靠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有透徹的理解,如果能夠在合作探究中借助一些學習工具,則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當前的初中教學中,各個學校都配置了多媒體教學設施,通過互聯網老師可以查到每一種類型數學知識的專家講解視頻,他們的講解舉一反三,并配合了各種類型的解析視頻,使得學生在實際理解上更加直觀.為此,在合作探究學習中,老師要鼓勵各個小組使用互聯網教學設備進行學習,主要是查閱相關的資料,這個查閱可以是課前的利用,也可以是課上的使用,這樣學生在小組中即使遇到問題,一般也都能很好地找到問題的破解方法,學生自身的動手動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增強.
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以往的教學模式弊端不斷呈現,各地圍繞創新教學方法都進行了非常多的探索,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受到了一致歡迎.這種教學法充分發揮了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激發出了學生實際課堂參與的主動性,把以往的“要你學”轉變成為了“我要學”,對于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同時,在該方法應用上,老師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這種教學法對課堂教學的提升和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