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玉娣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伊山小學 222200)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小學的課堂不僅僅關注于教師,更要將學生擺在首要位置,注重“以學論教”,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將關注點放在小學生的認知、思維、反思等方面,新時代課程的教學目標逐漸以人為本,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提供一個勤思好學的良好氛圍.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務實基礎,提出問題,并不斷積累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的課程中,學習數學就像蓋大樓,在小學數學中的公理、定理與公式就好比是大樓的基座,只有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往上建筑,才會越蓋越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基礎進行穩扎穩打,通過課堂中的講解將知識點講懂、講透徹,不懂的知識點以及課堂中的難點一定要再三重復.在課下的時間,布置作業進行適當的練習.學生所做的練習題目的訓練應該首先以強化重復公式理論為基礎,待學生對知識點有了記憶再進行下一步操作.比如,以學習“求幾何圖形的周長”這一章節,教師講完公式后,第一節課后作業應該是“對簡單幾何圖形,像正方形、矩形的周長計算”,讓小學生們對計算方法重復多次練習.
第二節課上,教師對其他幾何圖形,比如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合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進行講解,主要是對小學生思維的拓展,讓他們做題能有條理、有邏輯,清晰地解決問題.在這次上課后,課堂練習的題目難度略有提升,題目都是算規則幾何圖形構成的不規則的周長的計算.在練習中,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夠獨立思考,在有了解決方法的同時,應用課堂中所教的公式,由繁化簡,由難到易,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通過這種循序漸進,不斷深入的辦法,不僅讓學生鞏固了知識,更是拓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建造了堅實的基礎,才能夠為后續的深入探索鋪路.
小學生時期處于一個對世界認知的時期,這時候小學生們保持著對事物的強烈好奇心,他們勇于嘗試,想知道很多為什么的道理.但是,小學生們似乎只是對一些他們喜歡的事物深入挖掘,對自己未知、不喜歡的事物置之不理.因此,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探索的樂趣所在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的心態發生轉變,由“讓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想學”,正如大家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加上一些引人注目的例子,從現實生活中出發,在計算面積的時候,可以先問問學生們,覺得自己所處的教師有多大?讓同學們踴躍發言,都猜猜看教室黑板的面積大小.在上課過程中,也要時不時聯系實際,在上課后,教師可以親自拿上卷尺對黑板的長寬分別進行測量,以獲得準確的數值.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為學生留出更多的空間,要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以及空間,在學生質疑的時候,應該靜靜聆聽,小學生的想法可能不是很成熟,但是老師應該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仔細想清楚為何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在什么地方沒有理解清楚,以后教師要多多加以注意.有時候,學生的質疑與疑惑是對教師教學課堂的深切反映,教師應該虛心接受,不要重蹈覆轍.對于一些意義重大的、有價值的質疑,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探索,這種及時、有效的探索能夠不斷的激發學生進一步質疑的興趣.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老師像是一個十分嚴厲的形象,學生很怕老師,覺得老師說出的話都是對的,言聽計從,不敢違背,在課堂上,即使有了一個安安靜靜的紀律,但是大家一言不發,心中有問題卻不敢提出,這樣的課堂甚是呆板.教師應該摒棄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從學生心理與智力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融洽、和諧的氛圍,這既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安全以及心理自由,也有利于使學生在一個無拘無束的空間去學習、去思考,進而引發學生主動質疑的能力.在計算“不規則幾何圖形的面積”時,一般來說,此種題型的解法有很多種,在課堂上,教師只需向大家介紹普遍的切割方法,適合所有同學的解題思路.在講解完畢后,教師向學生提問,有沒有同學有其他的方法解題,或者對于老師的解題方法有什么問題,當有同學產生質疑時,教師應該提出表揚,說明該同學可以積極思考,有好的解題方法的同學,可以請學生在講臺上為大家進行講解,對于那些不善于提問卻提問了的學生,要及時給與恰當的評價,并支持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要學好數學,除了有天賦,還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方法十分重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句話在數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數學不僅要記憶,更要學會思考,一個對問題的深思,比做一百道相同的題要重要得多. 為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成長的心理狀態以及教學內容等,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整體數學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