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雙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學 234000)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得到了突破和創新,全新的教學方法給小學數學課堂增添了活力.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應加深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步伐,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向更高效率邁進.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它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數學運用能力.我國實行新課程改革之后,相關研究人員開始不斷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并逐漸形成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的生活化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的實質是將生活實際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感悟數學知識的方法.知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發揮這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生活化教學方法開始在各個學科中得到應用,教師逐漸認識到了生活化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總之,生活化教學能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運用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至關重要.
1.教學目標形式化
小學數學這門學科以理論知識為主,最終目的是為生活服務,因此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無疑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雖然許多教師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但是他們在教學方法上存在錯誤之處,受我國應試化教育模式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承受著學生小學升初中的壓力,所以教學目標往往以升學率高為主,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以機械式的記憶方法為主要教學方式.雖然會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但一般只流于表面形式,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應試化教育模式下的教學方法阻礙著學生將生活實際與數學思維相結合,不利于形成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最終將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
2.錯誤的生活化教學方法
生活化教學雖然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但它由于屬于全新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容易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仍然延續著機械化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記憶方法,忽視了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探索和感悟知識.這種情況不利于小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也不夠深入,最終小學生難以形成縝密的生活化數學學習思維,不利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能幫助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自身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形成生活化的數學思維模式.教師在實施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的教學方法時,可以在課程導入階段融入創設教學情景的教學步驟.教師在前期備課時,就應該設計一個與生活實際相符的課程導入教學情景,一個合理有趣的教學情景,能幫助學生快速地將思維轉移到數學學習當中,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的能力,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為整個課堂教學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二位數加法運算”教學時,在正式進行授課之前,教師先與學生進行一次互動.教師問:“同學們平時去面包店都喜歡買什么呀”學生這時候爭相回答“奶酪土司、泡芙、蛋撻”等,教師聽取學生的答案之后,說:“小明學生說他喜歡吃泡芙和蛋撻,假如一個泡芙11元,一個蛋撻14元,同學們想一下小明買一個泡芙和一個蛋撻總共要花多少錢呢?”小學生紛紛開始了計算,教師說:“那么接下來老師教同學們如何計算小明要花多少錢好不好?”由于小學生都有在面包店購買食品的經歷,所以這樣的教學情景能調動小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小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利于教師進行本節課內容的教學.
2.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問題是學生的學習動力,小學生只有發現了數學問題,才能從本質上提高數學能力,所以培養小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一直是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的重點,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死板、缺乏趣味性的特點,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就是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幫助小學生形成問題意識,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生數學水平的目的.因此可以看出問題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低年級階段起,教師就應該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一節課堂教學完成后,布置課堂作業時,要求小學生回家后,家長去超市或菜市場買菜時帶著小學生一同去,教師布置給學生觀察家長買菜的數量以及付給賣家的錢數的任務,并形成記錄,在第二天上課時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這種課堂作業不同于傳統的數學作業,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具有活潑和好動性,因此相比于傳統枯燥的數學作業,小學生無疑更喜歡完成這種類型的作業,小學生具備積極性之后,教師布置的作業才能認真完成,最后在親身實踐和感受中小學生完成了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任務.幫助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數學思維,為小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3.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師成功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之后,就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模式.數學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饋于生活,所以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認識生活是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數學中發現生活的有效辦法,最后達到提高小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而與認識生活不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提升和發揚,它能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生活,同時鍛煉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熟練性,是一種極其有效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方法.
比如教師在進行與位置有關的數學知識教學時,帶領學生進行一次課外探險活動,教師利用一節課的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去學校附近的公園中,在樹林中進行一次探險游戲,讓學生試著自己在樹林中辨別方向,并成功走出樹林與教師會合.這樣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到了位置的相關知識,而當以后學生遇到在樹林中迷路的情況時,能根據此時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還能幫助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完成自我管理,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來基礎.
4.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完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這不僅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求小學數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生活素材.小學生的年齡大都在7歲至12歲之間,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相對不成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師進行速度與路程相關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首先應該幫助小學生理解速度和路程的概念,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每天的上學方式,無論是家長開車送,還是乘坐公交車,抑或是步行,教師結合具體的上學方式向學生講述速度與路程的關系.這樣小學生能在自己平時的生活方式中理解相應的數學概念.幫助小學生更好理解數學知識,加深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為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景,帶領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最終形成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習慣.在多種生活化教學方法結合的情況下,小學生的數學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新課程等改革理念也能因此得到進一步落實.
參考文獻:
[1]齊紅梅.淺談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J].學周刊,2015(28):109-109.
[2]張坤毅.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神州,2017(35):94.
[3]蔣文章.探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6):134.
[4]呂亞榮.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7(15):49.
[5]肖愛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探討[J].小作家選刊,201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