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浩
(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224000)
在傳統物理教學的影響下,教師僅僅是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而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在臺下被動的接受學習,從而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課堂效率低下,教學質量較差.所以,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充分抓住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勤加思考、積極探索,實施有效的、新型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學生初中物理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枯燥的課堂講授與趣味十足的實驗結合起來,從而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用新奇的實驗現象激發促使他們去探索物理的奧秘.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光的直線傳播》這一節課程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并理解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為此,我進行了實驗設計.首先,在實驗開始時,我準備好水槽、激光筆、水、牛奶等教學器材.隨后,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邀請一名學生站起來表演手影,我問學生:“通過這個影子的表演,你們知道影子是如何產生的嗎?”學生們搖搖頭,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我說:“要形成影子首先得有光,影子是一種與光有關的現象,它的形成與光的傳播特點有關.”學生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想要盡快地展開本節課程的學習.然后,我利用教學器材,指導學生上講臺來演示實驗:學生將一束激光在水槽中的水中通過.我讓學生觀察水中光線的傳播情況.但是,學生表示無法發現,我滴入幾滴牛奶順利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于是,學生得出結論: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最后,我又邀請一些同學,演示了光在氣體、光在透明固體中傳播的現象.
在本節課程中,實驗的操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光的直線傳播》這一節課的興趣,從而也提高了教師的講課效率以及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動手和動腦相結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的視野.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物理知識和實驗相結合,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加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所謂物理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技術結合,無非就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而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更加便于學生理解.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電熱器、電流的熱效應》這一節課程時,首先,為了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講述了一個生活中的小事件:有一天,小明放學回家接到媽媽的電話,叮囑小明好好寫作業,不要看電視.等到媽媽下班回家發現小明正在寫作業,很高興.但是,媽媽用手摸了一下電視機的后蓋,發現小明并沒有聽話.“同學們,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你們知道小明媽媽是如何判定的嗎?”然后,趁熱打鐵,在學生的不解中,我利用多媒體放映了一個關于“電爐的工作過程”的視頻.在視頻過程中,我提出問題:“電爐絲通過導線接到電路里,電爐絲和導線通過的電流相同.為什么電爐絲熱的發紅,而導線幾乎不發熱呢?”我請同學們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展開合理的猜想和假設,從而培養學生參與問題與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探究活動的實踐能力.最后,在學生的積極思考下,總結討論結果,得出猜想:電流通過任何導體時產生的熱量,都和導體中的電流、電阻、通電時間有關.
在本節課程中,先用生活中的小事情導入物理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理論,逐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觀看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的展現物理現象,引發學生的想象力,發揮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助作用.由此可見,這種方式可以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勞動量,把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用視頻導入的形式展現,增加課堂的豐富與趣味性,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物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物理學科的學習不一定是在課堂中小范圍的展開,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帶領學生走進物理實驗室,直接的接觸到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并且,由于初中生好奇心強等年齡特點,有助于他們更快的接受知識.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這一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串并聯電路連接的知識,我帶領學生走進物理實驗室,親手操作實驗.首先,我先設計了一個活動:如果有兩盞帶燈座的小電燈以及電池、開關和導線若干,怎么樣連接起來,可以使兩盞電燈同時發光.在說完活動設計后,我先讓學生小組交流畫出電路圖,總結電路連接的兩種基本方式.然后,學生畫完之后,我找學生代表說出電路連接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和電路的畫法.隨后,我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并加以講解,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做出實驗.最后,我強調了實驗室中的注意事項,以及電路連接過程中應該知道的事情,尤其要注意避免短路現象.隨后,我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串并聯電路在實踐中的應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本節課程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使燈泡發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串、并聯電路的原理并實際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好習慣,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師應該物理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和教材內容,積極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動手實踐,親身體會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幫助學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永英.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課堂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22).
[2]李建成.探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課堂實施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