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鑫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教育學生們養成一些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是極其重要的。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是思維的成型和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小學老師在給學生們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著小學生們思維的創新,有助于幫他們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方法;創新能力
創新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促進了民族的發展,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打下了基礎。根據現在的社會發展來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學生來講,它是一門具有很強操作性與實踐性的基礎學習課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處于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更新。本文將會從多個方面來闡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創新的模式與思路,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由于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更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獲得新的知識。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
二、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學生本來就有濃厚的興趣。為了保持這種興趣,我們更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比如,錄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學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興趣的事。為了使他們掌握這部分概念,我設計了一個小任務:讓學生輸入一段題目為“我的家”的小作文,作文的內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編寫。于是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完成了任務,他們不僅掌握了錄入文章的基本規則,而且當發生輸入錯誤時,還學會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謂是一箭雙雕。再比如,在學生進行指法練習的時候,內容單一、乏味。如果不優化教學內容,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精心挑選多種軟件,如CAI指法練習、金山打字通等讓學生練習,學生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測試程序“吃蘋果”、“打地鼠”等游戲進行單個字母的練習,接著在“青蛙過河”中練習單詞的輸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進行綜合測試,并結合競賽形式,這樣一步步,循序漸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不僅練習了指法,也激發好強和好勝的心理。
三、鼓勵學生創新
創新就是要求異,不要雷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敢于提出,就是成功。我還積極發現學生創新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和鼓勵。例如在學生使用電腦畫畫的時候,我經常鼓勵學生們求新求變,對畫得不好的同學也不批評,鼓勵他繼續創新。有了老師的鼓勵,很多學生會在以后涌現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畫出很好的作品。通過以上這種方式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也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效果良好,而且從中更大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創新教學是面向未來的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是新時期、新形勢、新環境下的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僅是對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激勵思維;不僅是灌輸什么和為什么,更要啟發他們怎么思考,教會他們勇于去發現真理。在課堂上,我努力地探索創造新方法的路子。又如在每節課結束前的十分鐘左右,我會把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這是對學生創新表現的肯定和鼓勵,每當這時,學生都是爭先恐后的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當他們見到作品展示出來時,臉上非常高興,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又會發現他會更加努力地探索新的學習的方法。
四、評價模式個性化
在大部分的信息科技課程中,通常都是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某一個作品,再由教師通過學生作品的好壞給學生打分。學生完成了這份作品,也就意味這一階段學習的結束。在這一過程中,所有的學生都遵循著同一個模式,在他們看來,他們所要做的也僅僅是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了也就萬事大吉了。然而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要求突出學生的個性,那么對學生信息能力掌握情況的評價也要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化。在讓學生自主學習之前,巧妙地設計任務。比如,在學習Word中圖文混排的時候,可以展示一幅較為完美的作品。讓同學們思考怎樣做出這樣一幅作品,你對這幅作品的感覺怎么樣,說出具體的感受,如果讓你來做的話你將對它進行怎樣的修改。引入分組競爭機制,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個小組。看哪個小組能夠快速、正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哪個組能設計出更為精美的作品并自己說明優點在什么地方,對于優勝組可以給予一定時間的上機課時獎勵。這樣,學生都會很認真對待老師的問題,并且還會進行激烈討論和認真的設計。從評價的方法上看,讓學生共同參與。把自己的作品在全班面前展示,根據評價標準讓全班同學一起打分。在評價過程中大家可以對別人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他人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把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發現的新技術、新方法與大家共享。
總之,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而且信息技術就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我還是一個新手,但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卻是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創造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彭翠芝.《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之我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
[2]黃偉.《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