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覺阿鐵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主科之一,也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它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想象能力等要求均較高,所以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對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是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提升教學效果的途徑不僅在于做好課堂教學工作,有效的作業設計同樣重要。作業不在于量多,而在于質高,合理的作業設計往往比一味采用“題海戰術”更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條改進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作業;作業設計;問題;改進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及新課程改革成效的不斷顯現,作業早已不再是以往課堂教學后的附屬品,而成為了整個教學活動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如何設計好作業是一項重要教研話題。數學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而由于感到學習困難,所以又會引起對該學科的反感,最后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巧妙的作業設計來改善這一問題,重新喚回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下筆者就聯系實際來談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設計缺乏趣味。
就現狀來看,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僅僅是看重作業能否考察學生的知識,而并不重視利用作業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作業設計得非常缺乏趣味性。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心智發育不夠成熟,但是好奇心較強,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充滿了探究興趣,越是帶有趣味性的東西,才越能夠吸引小學生的目光,而若作業設計缺乏趣味,則不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作業感到厭煩。
(二)作業設計脫離實際。
知識來源于生活,現在的課堂教學都主張聯系生活,而作業設計也亦然。但是就現狀來看,我國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上并沒有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而是脫離于實際,設計了一些看似內容豐富、“高大上”的東西,卻無法使大部分學生產生代入感,因此也就難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將生活中的點滴融入到作業當中,讓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才更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
(三)作業設計忽視學生個性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其個性自然也各有差異,教師若想真正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應當要重視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無論在教學上,還是在作業設計上,都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然而在現實中,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時都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所有學生都統一千篇一律地布置作業,導致作業對學生的實際提升效果并不大。
(四)作業評價標準過于絕對化。
目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時,所采用的評價標準都顯得過于絕對化,只要學生做對了作業就代表其學會了這部分知識,而并沒有更為全面客觀地去評價其是否真的掌握牢固了知識。其次對于作業的打分標準也比較絕對化,忽略了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改進策略
(一)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改進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要先深入分析小學生的客觀特性,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動態,掌握小學生的思維方式,然后再據此來合理調整作業內容,適當在作業當中增加一些小學生容易感興趣的元素,避免作業內容枯燥單一,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給學生布置數學題作業時,教師可以將題目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比單純用描述性語言來表達更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再如,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親手操作的作業,像親手繪制一張九九乘法表、親手制作一個幾何體等,這比單純讓學生“寫”作業更容易激發其興趣。
(二)注重作業設計的生活化。
通過生活化的作業設計,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體驗,進而提高其學習效果。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生活的元素,如平日里一件“買東西找零錢”的小事中就蘊含著加減乘除的綜合運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認真觀察和收集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元素,然后將它們適當地融入作業當中,給學生設計具有生活化特點的課后作業。并且,生活化的作業設計不僅僅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代入感,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進而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三)注重作業設計的個性化。
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基礎水平來為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作業設計,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作業對學生的提升作用。對于部分成績優異、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統一設計的作業可能過于簡單,他們不用多費腦筋就能很快完成,其實做這些作業對他們來說提升是很有限的,只是無意義地完成任務;而對于部分成績較差、基礎不足的學生來說,統一設計的作業可能過難,他們更簡單的知識尚且未掌握牢固,所以這些作業內容對他們來說也幫助不大。而只有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其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最適合自己現狀的鍛煉機會,才能夠促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四)改變傳統作業評價方式。
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應當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及其學習能力、基礎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例如對于優等生適當提高作業難度和評價標準,對于后進生適當降低作業難度和評價標準,以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激勵和鞭策。再者,作業評價不僅僅在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由學生互相之間進行評價,因為學生在評價別人作業的過程中,也能夠產生許多反思、收獲許多寶貴的經驗。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作業設計缺乏趣味、脫離實際、忽視學生個性差異以及作業評價標準過于絕對化,若想改進這些問題,提高作業質量,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要在作業設計時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生活化、個性化以及改變傳統作業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張爽.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2):186.
[2]陶端鈺.淺談新課程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1):81+83.
[3]李彥,文春蓉.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0):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