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翠蘭
摘要: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在教改的大潮下,我們小學數學老師一定要切實地踐行這一理念,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的教育理念,確立以提高學生能力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確立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行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改革的創新,注意創新式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要做到這一點,要注意學習情境的創設、自主與合作學習的培養和開放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學習情境;自主學習;開放式教學;興趣
教改已經提出了十幾年,已經成為教育界的潮流。教改的目的就在于改變傳統教育中的弊端,用新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其中創新是教改的靈魂,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種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的情況下,我們數學老師就更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把課堂作為培養創新能力的主陣地。雖然如此,但真正做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卻遠非說說那么簡單。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切實地做到這一點呢?
這要傳統教育說起。即使教改的大潮如此洶涌,也難以滌蕩傳統教育的殘留。在有些地區,教育仍在跟著升學這一指揮棒而新街著傳統。以老師為中心,老師就是權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高高在上,利用傳統教育灌輸給學生的師道尊嚴而讓學生對自己盲目聽從。以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為借口灌輸知識,加大學生的機械重復作業。在這種情況下是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和諧、民主、自由的環境,需要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讓學生不受到來自外界的對心靈和情感的束縛。教師要通過合理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創設這種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打破固有的定向思維模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質疑并解決問題。只有敢于質疑,敢于否定所謂的權威,才談的上創新。告訴學生,班門弄斧,孔子門前買百家姓也未必不可。
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是創新教學的一個立足點。只有有廣闊的空間,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才能真正發揮出來,才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創設充滿活力、民主、和諧的環境,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種的交流,使學生成為富有創新性的個體或群體參與到學習的過程。教學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強迫,而是一種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動。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理念:老師雖是教學的領導者,但他應該是整個學習團體的一員,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當中,起到的作用是主導,而不是簡單的講解,更不是權威。在這種教學環境中,老師與學生是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探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能從中獲得不小的收獲,也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因限于知識的儲量與經驗不足,理性思維差,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也是在所難免的。對此我們要正確地對待: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毫無原則地表揚。我們要正確地分析他的錯誤及原因,如果是非常簡單地錯誤,我們是不能任意地表揚,否則只會鼓勵他們亂說一氣而不著邊際,“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并不是這個意思。對于有難度的問題,我們要正確、及時地進行引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啟發、引導他們去理解知識。這些方法包括討論法、研究法、爭論法、交流法等,讓學生在平等合作中參與到其中,每個人都能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審視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并應允許學生出現我們所想不到的問題與答案,即允許出現突發性的事件,這正是學生智慧的體現,也是我們求之不得的。這往往是創新的開始或契機。我們老師要很好地把握這一現象。
把學生學習的興趣內化為一種需要,變成自己的動力。每個人的活動都有其目的性,也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需求就是動力,在學習問題上當然就是學習的動力了。學生們在學習中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求知、審美、理解、創新、被尊重、受重視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不同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個體差異,我們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精心設置,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而這種需求一旦形成,就會內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就會自己積極去思考,充分開發自己的潛能,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這種動力是需要持續地,而這種持續靠的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我們都知道。當然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培養的。我們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誘發他們的心理動因。我們可以設置一些學生們通過各種努力而能得出結論或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們有一種成就感(太簡單的問題是起不到這種效果的,太簡單的問題因不需要思考而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引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在回答出問題后,他們還想回答更多的問題。利用課外的活動方式引發他們的興趣。我們可以用競賽、晚會、講故事等方式找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點應該不難)滿足學生位的表現欲和成就感,體會活動帶來的興趣(不要忘了,其中有數學的功勞),并把這種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我們還可以利用數學中的圖形美、方法美、對稱美等來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這個年齡的學生,感性認識能力很強,對于這些美是很感興趣的,比如,等差數列呀、等比數列呀,學生們一定想知道所以然的。數學中也有許多人文的內容,而這些也是學生們的興趣點,甚至是重要的興趣點,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故事與典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們講華羅庚的故事,講陳景潤的故事,這些故事在增強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和責任感,除了興趣,還有為國爭光的信念在里面。這種興趣與我的使命感的動力是難以想象的。
創新式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探索的過程,也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數學老師在要弄潮兒的膽識,要在“手把紅旗旗不濕”的技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教改中不斷地創新,在教改的大潮中不被拋棄,才能適應祖國和社會的需要,為祖國、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