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芬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作為現代化的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在遵循全新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加強對趣味性教學的研究,并采取多管齊下的教學方式及手段,真正讓小學語文教學綻放出活力。本文以此為探討中心,期望收到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多管齊下;小學語文;趣味性;綻放活力
語文是門基礎性課程,對于此門課程的教學,需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感興趣,并產生極強的求知欲望。這與孔子老先生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一樣的道理。鑒于此,能將興趣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唯有堅持多管齊下才能切實調動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真正意義上使語文教學綻放出活力。
一、綻放活力的重要性
綻放活力的課堂能快速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探究興趣,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及效率的基本性保障。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不僅愛動,而且具有極強的好奇心理,綻放活力的課堂和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及學習特征完全相符合,自然課堂學習過程會對學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同時,綻放活力的課堂能在無形中增進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長期以往不僅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的感知與認知,這對于學生創造能力、綜合能力的發展都是十分有效的,必定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之路及發展之路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多管齊下讓小學語文教學綻放活力的策略
(一)構建情感課堂,進行激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實現綻放活力的目的,就需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構建情感課堂就是十分有效的方式,這樣學生才能從枯燥無趣及無激情的學習中走出來,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課文時,課初老師不必急于去對課文進行講解,而是可以借助極具情感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當學生的激情燃燒到極致時,才是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的最佳時機。學生們,每個人都只是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我會唱的第一首歌是筷子兄弟的《父親》,尤其是“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的家,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我是你的驕傲嗎 還在為我而擔心嗎?”這幾句歌詞對老師的感觸最深,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親可敬的父親,父親的恩情是我們終身都無以為報的。此感染后學生們紛紛沉浸于回憶父愛的過程中,此時老師就可以開始《地震中父與子》的教學了,相信通過上面的合理的鋪墊之后,學生對課文能夠理解的更加透徹,自然學習興趣會無比濃厚,樂于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自然會不斷綻放出活力。
(二)構建和諧課堂,激起思維
語文課程的教學具有較強的人文性色彩及生活性色彩,所以此門課程的教學特征便注定了此門課程的教學唯有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中,才能獲得積極的啟發,激活學生的思維。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從刻板的傳統灌輸教學中走出來,給學生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課堂,而構建和諧課堂的關鍵在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對于小學生而言,老師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十分高,所以影響力也是極大的。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總是以嚴肅的神態來面對學生,那么學生肯定會十分小心翼翼,不敢輕易開口回答與表達。而一個風趣幽默的老師,會讓學生愿意親近老師,在身心放松的同時對問題進行思考,并積極的回答與表達。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能否綻放活力和構建和諧課堂的關系十分大。比如在學習《白楊》課文時,老師可以從多角度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們,你們都知道哪些樹木呢?喜歡哪些樹木呢,為什么呢?是否見過白楊樹呢?對它又怎樣的印象?等,這樣能快速激起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表達。學生表達過程中老師必須要認真傾聽,并鼓勵每個學生發表觀點,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可以順利的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相信達到的教學效果必然是極好的。
(三)引導學生參與,培養及提升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點是無可置疑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課堂的活力及效率。并要在教學中始終堅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真正意義上培養與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山中訪友》課文時,可以從課文題目著手來對學生進行引導,為什么課文題目是山中訪友,可否將之改成山中看友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后讓每個小組將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這樣的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對課文進行全面深入的閱讀與理解,還能積極參與到討論活動,能在綻放課堂活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概括、語言表達等各方面能力。
(四)尊重差異,提升教學質量
班級中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及素養都是完全不同的,這就要求老師不能按照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是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同時,分層次的安排教學活動,分層次的設計教學目標,并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這樣全體學生才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感受到老師的尊重與關愛,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充分讓課堂教學從以往的只是優等生的課堂中走出來,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目的。
三、總結
素質教育背景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非常有責任義務對多管齊下讓小學語文教學綻放活力進行研究。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思考,努力進行學習,實現最終提升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讓學生個性“活”起來[J]. 毛蓉.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05)
[2]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 李沙沙.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08)
[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 郗慧敏. 中國校外教育.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