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煒晶
摘要:鋼琴即興伴奏是一種較為快捷實際的演奏技能,它能夠為歌唱者烘托音樂氣氛、營造良好的氛圍,進而增強歌曲的感染力。即興伴奏課程作為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它也是理論和實踐綜合在一起的水平體現。鋼琴即興伴奏首先涉及到的問題就是和聲的運用。作為音樂上的一個基礎理論,和聲的運用也受到了音樂界以及研究界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和聲理論;鋼琴即興伴奏;應用
高職院校鋼琴教育過程中,做好和聲學的理論教學,對學生掌握和聲學理論,運用和聲學基礎知識分析和學習樂曲,進而更好更快地掌握鋼琴學習方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如何更好地運用和聲理論進行鋼琴即興伴奏,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更好的配合,十分值得探究。
一、和聲在鋼琴即興伴奏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學習更注重單項技術的操作
人們在進行音樂學習時,往往帶有功利性心態,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單項技術的培養而忽視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在進行鋼琴伴奏學習過程中,忽視了從和聲理論角度對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或者只注重理論知識上的模仿,并不能很好地通過對不同音樂元素的把握進行音樂創作,這對于即興演奏發展來說是不利的。在當前,和聲理論不能很好地和鋼琴即興伴奏結合,這不利于人們在鋼琴即興伴奏水平上的提高,對于音樂的認識與理解也有很大局限。
(二)和聲與鋼琴伴奏二者學習能力不足
和聲理論對于鋼琴即興伴奏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很多時候,由于和聲理論學習的缺乏以及鋼琴彈奏水平較低,導致二者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從而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提高鋼琴即興伴奏水平。例如在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聲理論時,通常無法將其合理和諧地運用進即興創作中;或者在鋼琴演奏時不能夠很熟練地進行鍵盤操作,即興創作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加強學生對鋼琴演奏中的和聲分析能力
(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伴奏習慣
在鋼琴教學中,學生習慣一種旋律后,對于無旋律伴奏容易出現音型把握不準的情況,學生很容易因此產生厭煩心理和疲倦感。這就要求學生從基礎曲調練起,由易至難,逐漸養成良好的伴奏習慣。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養成伴奏上“卡小節”地意識。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練習簡單的曲調伴奏,讓學生對伴奏有一個直觀的心理感受,之后再練習復雜的曲調伴奏,逐漸養成良好的伴奏習慣。
(二)加強對常見鋼琴作品的賞析
在和聲理論教學中,典型曲譜是如何通過和聲來突顯作品的風格情感的,應當是教學的重點。例如肖邦晚期所創造的作品,往往通過飽滿、豐富的和聲運用,來凸顯其浪漫主義情懷。鋼琴教師在和聲理論的教學中,可以使用一些典型譜例給學生進行演奏,并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和聲構成和曲式結構。這樣的和聲理論教學能夠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也能加強學生對和聲的接受和認可。只有學生對歌曲的整體布局有了解,才能將鋼琴伴奏表現得更加細膩,達到烘托情感的最終目的。
(三)注重對和弦及變和弦的正確運用
1.和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正確運用正三和弦。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認為正三和弦只是為兒歌做伴奏,對正三和弦的學習非常不重視。實際上,不僅僅實在兒歌中,通過對曲譜中正三和弦的分析,能夠將作品結構明確地劃分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練習曲譜。練習過程中,學生對正三和弦的扎實掌握,非常有助于其增進對和聲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正三和弦在典型譜例中的應用,訓練學生在編配和弦時,清晰分辨旋律中的主要音,并選擇與主要音相一致的和弦。
2.和聲學習中,還要注重變和弦的應用。“變和弦”中的“變”,并不是一種本質性的改變,而是指由于某個變音的出現,原和弦中的音程結構發生了變化,但和弦的功能和調性并未因此改變。變和弦與正三和弦不同,它的尖銳性和緊張性,賦予了鋼琴作品獨特的魅力。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體會典型樂曲中的變和弦的獨特作用,教給學生在鋼琴演奏中使用變和弦的特殊技法,增強學生對名作名曲賞析能力,幫助學生學好鋼琴演奏。
三、和聲理論在鋼琴即興伴奏中的應用
(一)活用和聲理論做好即興伴奏編配
活用和聲理論進行鋼琴即興伴奏編配,是鋼琴伴奏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學生是否能迅速掌握一段旋律的風格和情感,并為之選擇合適的和弦,達到凸顯樂曲風格,抒發情感的目的。和聲選擇時,應當要注意符合作品風格,并有目的地發揮和聲作用。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作品的風格、表達情感有一個方向上的把握,這樣可以避免和聲選擇與作品風格差異太大。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對樂曲的調性進行進一步的確認,并選擇合適的和聲處理方式。比如具有民族調性的作品,應當選擇民族大小調來處理和聲。最后,結合和聲的功能,對和聲聲區做好安排,完成即興伴奏編配。通過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結合作品風格、結構進行和聲編配,對于學生即興伴奏更加流暢、完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運用和聲織體增強演奏效果
和聲織體是指和聲當中存在的運動型態、結構形式等。和聲織體通常在鋼琴演奏中旋律不足以充分表達情感情緒時使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圍繞和聲織體具有樣式豐富、服從整體兩大特點進行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和聲織體運用的多樣性,感受到不同類型的和聲織體如何渲染作品情感,烘托抒情氛圍。同時,還要關注到和聲織體服從整體的特點,在作品的不同階段,根據音樂情感的不同,應當對和聲織體做出調整,由此取得個性化的即興演奏效果,增強鋼琴演奏的感染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鋼琴即興伴奏是一種要求較高的音樂技能,和聲知識在鋼琴演奏上的實際應用非常重要,對聲部的造型形式進行創造性地運用,即特定的音型來與旋律相配合,產生伴奏的藝術效果。演奏者對和聲理論知識研究的提高,可以科學理性地去深入認識并理解鋼琴作品的內容和意境,升華對于音樂的理解,了解音樂作品的追求和表達,從而在伴奏中更好的發揮出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我們想要更好的提升即興創作水平,最根本的還是對于和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將其有效應用于自身的即興伴奏中,提高自身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柱.高師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的和聲運用[J].當代音樂,2017(18)
[2]劉華.和聲在鋼琴即興伴奏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6(8)
注:本文系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鋼琴即興伴奏中和聲的運用》階段性成果。編號:KYZKT1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