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是高等教育題中應有之義,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并且關系到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權益保障。我們可以采取豐富高校法律教育內容、提升高校法律教育課程教師的專業素質、營造學法、用法的校園氛圍以及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法院庭審等策略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高校;法律意識;培養;策略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 法治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理想,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夢想,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培養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如何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以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就是本文要回答的問題。
一、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意義
我國高校學生數量龐大,而且高校學生走上社會之后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是高等教育題中應有之義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高等教育獲得了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和升華。近年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教育界有識之士的共識。作為當代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無疑是學生綜合素質非常關鍵的一個方面,然而事實并不樂觀,近年來高校學生參與違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屢見不鮮,高校學生缺乏法律意識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報道也是屢見報端。可見,我國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目前不容樂觀,這與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背道而馳。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既是當前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更加是高等教育題中應有之義。
(二)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提出構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宏偉目標。高校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歷史目標能否實現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關聯。建設法治社會的重任系于青年一代,對高校學生開展法制教育課程和活動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
(三)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關系到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權益保障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貿易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不斷走向世界,中國的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對外貿易活動中。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迄今為止,“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有數十個國家的參與,為境內外企業經濟交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平臺。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不斷參與國際貿易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面臨著諸多法律風險,由于國內企業缺乏法律和規則意識導致企業走向世界過程中遭受重大損失。廣大高等學校學生將是我國市場經濟主體的重要從業群體,對他們進行法律培養,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對于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必將大有裨益。
二、培養與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
正如上文所述,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具有重要意義,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采取有效促使以提升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呢?筆者認為我們首先應當豐富高校法律教育內容;其次,提升高校法律教育課程教師的專業素質;再次,營造學法、用法的校園氛圍;最后,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法院庭審。
(一)豐富高校法律教育的內容
當前,我國高校開展的法律教育課程除法學專業以外,基本上是安排在思修課程當中,并且課程內容以理論為主,筆者認為這種法律教育課程的內容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我們應當豐富高校法律教育的內容,除了統一的公共思修課程之外,各高校可以開發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此外,法律教學的教材除了一些枯燥的法律條文,應當以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案例為主,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法律條文的內在邏輯和立法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提升高校法律教育課程教師的專業素質
當前,高校思修課程一般是由非法學專業的教師教授的,而法律作為一門高度專業化的社會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建議首先,高校應當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聘請律師事務所、法院、檢察院等實務部門的專家對教師進行指導,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此外,對于具備條件的高校可以逐步將思修課程當中法律部分的內容獨立出來由法學院的教師來講授。通過提高教師法律專業素養,進一步改善高校法律教育的質量,從而切實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
(三)營造學法、用法的校園氛圍
通過營造學法、用法的校園氛圍對于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意義重大。首先,可以結合當前高校學生比較關注的法律熱點話題進行專題法律宣傳,比如高校中一度比較猖獗的校園貸這一問題,通過結合熱點話題開展專題法律宣傳加深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其次,開展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可以由學生會定期組織法律知識競賽,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真正讓學生參與到學法用法的行列中來,從而更好地培養和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
(四)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法院庭審
無論法律規定的多么完善終究是紙面上的法律,近距離體驗法律在實踐當中的運用過程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可以與當地法院進行溝通,定期安排學生參觀法院審理案件,通過這種參觀讓學生親身體會法律在實踐當中的適用,從而讓他們對法律的認識更加深刻。
三、結語
高校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升對于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意義重大。如何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每一位有識之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筆者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探索和實踐,為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升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周榮榮.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8(20):154-155.
[2]高俊.高校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研究——以“新青年下鄉”活動為例[J].科技風,2018(20):24-25.
[3]余志剛.如何提升高校學生基礎法律素養[J].法制博覽,2018(19):212.
[4]胡丹琪.淺談新時代高校學生法律素養提升[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8(03):30-32.
作者簡介:陳雯(1988年2月),女,廣西藤縣人,漢族,2013年畢業于貴州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