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城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边@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索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
我們語文老師從事最多的教學活動就是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貫徹這一教育理念意義非同尋常。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造就創新型人才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那么,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如何貫徹這一教育理念呢?
一、尊重學生,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
(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基于對學生的尊重
尊重學生,意味著尊重學生的需要。學生的需要有探究的需要;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和欣賞的需要;承擔責任的需要,獲得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我們的教學要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就不可缺少對學生的尊重。
(二)學生在學習中有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
學生在探究中遇到了挫折,要積極給予引導幫助,避免諷刺挖苦,打消積極性。筆者在教授《山海關》時,在課堂上展示山海關風光的優美圖片、播放有關山海關風光的紀錄片,然后有意識的提問一位成績不盡如人意平時從不舉手的學生:“你能從剛才的圖片和紀錄片中總結出山海關有哪些特點嗎?”這位同學不假思索的就說出:“美麗、雄偉?!蔽覇柸嗤瑢W:“他回答的對不對?”全班同學異口同地回答:“正確!”那位同學的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神色,以后變得愛舉手了,能夠主動回答問題了。教師要善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享受自主探究的樂趣。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一)創設愉悅情境
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才能主動地參與活動,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通過巧妙的引導,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學習情境。
(二)創設真實情景
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把圖、文、聲、像有機組合,使抽象的內涵轉化成情景交融、圖文并茂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知、理解,營造一個語文教學的互動新空間,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在教學《草原》時,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老舍的事跡材料,了解老舍的生平事跡,查閱老舍的圖象資料了解老舍的主要作品,并且自己嘗試運用普通話進行朗讀課文,并且進行錄音,在課堂上進行朗誦比賽,讓學生大膽地說,大膽地講,大膽地演;我在講授《草船借箭》時,事先播放電影《草船借箭》,讓學生熟悉原著內容,了解原著精髓,初步感受作品的內容。體會到了“草船借箭”的英明之處。課堂情緒熱烈而又精彩。語文教學必要的情境的創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要善于將課文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樣,幫助學生再創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
(四)創設求異情境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激起爭論,形成討論的高潮,讓智慧碰撞出火花,讓課堂充滿色彩。
三、創造機會,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的條件
在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機會,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去自主學習,讓他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具體做法是:課前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設定學習目標,預習課文等;課上讓學生自主讀書,自己解決生字詞,然后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最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質疑問難的機會。課外延伸拓展,做一些鞏固性的作業,讀一些相關的作品,寫一個探究的總結報告??傊?,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達到相互啟發、拓寬思路、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初步學會溝通與合作技巧。讓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感到合作交流探究的樂趣,感到輕松、自由,愿意成為交流的主體,探究的主力軍。
一般情況下,為了便于合作學習,我們根據座位分為四人一組,再根據學生的個性、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將學業水平高、責任心強,且樂于助人的學生選作小組長,由小組長召集組員學習、決定學習內容、督促學習過程、檢查記錄組員學習情況等。另外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加以靈活組合,力求學生之間愉快地合作,力求小組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五、延伸擴展,在更高層次的探究中發展
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思閱讀過程,對所學的知識、所用的方法、所發現的問題、所得到的啟示等進行整理歸納,對閱讀活動及其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并通過一些具有代表性層次性延伸性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打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多維拓展,促進學生將所得推廣到各種新的情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會靈活運用,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廣泛遷移,發展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維也納的森林》一文后,我引導學生總結作者為了把維也納森林的特點寫清楚用了哪些方法,要結合具體的內容來理解。在總結出“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后,我布置了一項延伸性作業:出示一篇介紹景物或建筑物的短文,讓學生寫一篇說明性的文字。
總之,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改變學習方式,發展自我,我們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積極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條件,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究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喜歡語文,熱愛語文,進而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