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楠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正在積極實行改革,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客觀要求和重要方法。通過廣泛的閱讀、獲取、篩選信息,能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技巧;方法;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明確的目的性,以選擇最佳的讀法,專心地、自覺地去讀,帶著問題去讀,去相互交流心得,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以適應未來的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時間的陪伴和證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現狀
近年來,教師在閱讀教學方面還是停留在閱讀文章的分析上面,單純著眼于課文的內容進行分析、及關系分析、寫作特點分析,以及內容要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作者觀點等,這種形式的閱讀教學方法,優點顯而易見,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它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生能通過每一次的閱讀訓練,來夯實自己的語文閱讀基礎。這種閱讀教學,使得學生能一個一個的解決閱讀材料中的問題,但是使得學生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材料內容,做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所以,這種閱讀教學方法從某些方面來說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久而久之,學生上課文閱讀課時,文章中鮮活的藝術形象沒有了,豐富的個人感受也沒有了,剩下的多半破碎的不全面的理解而已。
二、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
現代教育強調探索和創新知識,教師不能再沿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問答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
(一)刺激引發小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語文教學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小學生能否培養閱讀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假如教師能夠發現并且獎勵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良好表現,那么學生就會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從而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教育學生喜歡語文課,體會并理解閱讀的興趣。教學活動中,盡量增加其趣味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樣才氣增加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二)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說到閱讀能力,很多教師想到的是:讀懂詞語、句子、段、篇,從而聯想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認為訓練這些就是是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這是對閱讀能力的不完全理解。既沒有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重要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也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的目標。
對于小學生來說讀懂并不難,難的是閱讀能力不僅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里面說的是“重點”,當然還有別的能力。新課標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所以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能力。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和基礎。
(三)養成學生寫作的習慣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有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和認識,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語言世界。這些與成年人比較,有時是幼稚可笑的,但他們的寫作,表達的正是他們的童真童趣。閱讀教學需要結合對文章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目的有意識地帶領學生理解課文,理解語言的形式,理解文章的表現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立意、選材、安頓層次結構和遣詞造句的,以及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四)重視學生閱讀的感受
學生的感受,包括閱讀疑問和閱讀體會。從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出發,讓學生自己深刻認識,勝過別人的深刻認識。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閱讀又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閱讀中要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的存在,樹立學生牢固的主體地位。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閱讀,去理解詞句。學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讓閱讀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快樂體驗的過程。
(五)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閱讀中學生要提出自己的疑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應是開放的,閱讀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也可以是課外,如圖書館、報刊亭等。閱讀應該具有挑戰性,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標新立異。閱讀更應該具有實踐性,要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在閱讀活動中,教師不僅僅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更是他們的欣賞者,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對學生“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