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玲
摘 要 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漸成熟,信息發布迎來了新的媒介傳播方式,新聞傳播進入新媒體時代。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幅提升,尤其是在當前這個自媒體泛濫和網絡信息爆炸的環境中,新聞表達的方式和渠道分類越來越精細化,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理念和工作方式,受到了極大沖擊。因此,對于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專業化程度也影響到媒體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新聞采編;信息整合;新聞熱點判斷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011-02
作為傳統紙媒的支柱力量,報紙曾經是信息傳播的絕對主力,對于傳播媒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給報紙等傳統紙媒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新媒體在傳播速度方面的優勢是報紙等傳統紙媒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新聞采編的工作能力變得十分重要,如何順應潮流,抓住新聞熱點,在新聞報道中體現出信息的價值,成為傳統紙媒生存發展的關鍵問題。
1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面臨的問題
1.1 傳統媒體的信息滯后
作為傳統媒體,報紙是傳播新聞信息的主要媒介和載體,人們接受紙媒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造成受眾的厭倦,雖然可以讓人們養成在固定時間讀報獲取信息的習慣,但是在當前這個網絡和WiFi泛濫的時代,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和新聞資訊,而報紙的發行是有固定的時間,也就造成了信息的發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滯后。作為新聞傳播的主要特點和基本要求,在新聞的及時性方面,傳統紙媒在面對網絡新媒體時顯得力不從心,眾所周知,紙媒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其完成制作將信息發布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通過其它媒介方式獲取的這些信息,造成人們對紙媒的信息需求大幅下降,這對于傳統紙媒的長期經營是十分不利的。
1.2 受眾自主性增強
在網絡時代沒有來到的時候,人們主要依靠報紙等傳統紙媒獲取信息。現在人們不僅僅是需要獲得信息,同時也要表現出自己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需要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是個性化需求,由于新聞傳播的真實、客觀的基本要求,在傳統媒體中新聞就是在復述社會中發生的實際情況,新聞采編人員不能以個人的角度評價新聞。然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高速進步,人們對于事務的個性化需求明顯增加,在信息的接受方式、內容風格等方面都有自己喜好的特點,當前越發豐富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內容風格也給了人們對比選擇的機會,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在傳統媒體時代報紙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在個性化處理和應對方面發展明顯滯后,內容也大多局限于時政等少數固定領域,信息的同化比較嚴重。單一的表現方式、千篇一律的內容,難以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
其次,受眾的互動性需求,現在的人們對于獲取的信息不僅是被動的接受信息的內容,同時也希望能夠表達自己對信息內容的看法和觀點意見,并希望等到信息提供者的回應和關注。由此可見,人們對于信息互動的需求明顯增加,而報紙等傳統紙媒無法為人們提供反饋的渠道,更不要說與讀者進行有效地互動和信息傳遞。在這種情況,作為信息提供者的報紙媒體同樣很難掌握市場需求,市場競爭力明顯下降。
2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發展方向
在傳統媒體當道的時代,新聞采編是整個行業的基礎崗位,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其專業能力都是新聞傳播行業的“大腿”。占據這一崗位的采編人員,如果具備了不錯的新聞采訪能力和整理編撰能力,同時在后期的排版制作方面具備一定的功底,就完全可以勝任。然而,在當下這個媒體融合的時代,無論何種媒體都必須融入到整體的媒介環境當中,并實現多種傳播渠道發展才能夠在行業中立足。尤其是報紙這類傳統紙媒,由于人們的閱讀觀念的變化和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報紙的訂閱量在逐年的下降,傳統紙媒企業需要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搭建網絡信息平臺,開發新的傳播渠道,以應對市場需求發展的變化。因此在也對新聞采編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本身具備較強新聞采編能力之外,還需要跨媒介的信息整合能力,同時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適應傳播環境變化。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人員要對網絡信息具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分析互聯網閱讀需求以及互聯網信息整合組稿能力,同時還要具備網絡發布以及與信息受眾的互動能力。所以在新媒體環境下,對于一線新聞采編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傳統媒體中,只能進行信息編輯排版的采編人員是難以在新媒體時代立足的。
3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能力需求
3.1 要具備多種信息傳播渠道的綜合采編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不同傳播媒介之間不斷融合,彼此之間的接線逐漸模糊,僅僅符合傳統概念下的新聞采編人員的能力要求是不夠的,新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人員要擁有應付多種傳播媒介的綜合采編能力。這種能力是針對傳統新聞采編單一的工作能力來說的。在傳統紙媒中,只要具備了一般的采編能力就能夠勝任新聞采編的工作,而且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其業務能力會越發的深化。
然而在新媒體時代,經驗已經不能作為評判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的標準了,從某種角度來說經驗甚至會成為限制其跨界發展的一種障礙。相反一些個性十足的行業新兵卻能夠更好地完成跨界的新聞采編工作。首先,他們對于新生事物更有興趣、更容易接受;其次,由于他們沒有可以依靠的經驗,使得他們對于新聞素材有著更快地反應,也能更好地做出有效的應對。
另外,目前新聞學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本身就對新聞發展的環境和趨勢進行分析判斷,對學生進行了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使得新畢業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工作。在新媒體時代具有跨媒介的綜合采編能力是對于采編人員基本的工作能力要求,除了基本的文字處理能力,同時圖文整合、網頁設計、圖片處理以及攝影功底等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幅提高,在自媒體等新型媒體的沖擊下,獲取獨家新聞已經基本不可能實現。因此,快速準確地判斷出新聞熱點并做出有效反應,才能讓新聞采編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環境。這些要求無不顯示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工作必須是復合型人才。
3.2 信息整合和新聞熱點判斷是核心要求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事件如火山爆發一般噴涌而出,這就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擁有較強的新聞整合分析能力以及從眾多新聞素材中大浪淘沙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熱點的能力。新媒體時代的新聞信息量巨大而繁雜,如果新聞采編不能從中找到具有價值的信息,則媒體的信息傳播效果則會大打折扣,人們一旦長時間無法獲取有用的信息則會放棄對該媒體的信任,那么媒體企業不要說發展,生存都會成為問題。在如今媒體行業已經全面開放,自媒體泛濫的時代,對于信息發布者的限制已經無限放開,自媒體者擁有高度的自由和自主,甚至百無禁忌。與之相比,新聞媒體則必須在職業道德和行業規范的范圍內進行信息傳播,信息的內容和觀點應當符合社會價值的需求,必須要真實,要促進和諧、傳播正能量。
一旦新聞媒體失去了這一價值衡量,而單純的在個性、新奇方面與自媒體競爭,則傳統媒體信息的滯后性就會被大幅放大,新聞媒體也會喪失其公信力。另外,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有不少的傳統媒體新聞采編人員在競爭中流失到網絡媒體當中,一些著名的新聞評論員的加盟使得網絡媒體的影響力被大大加強。同時在網絡中除了取得了新聞傳播許可的網絡傳媒企業之外,還有大量的網民通過轉發等方式,進行著新聞傳播活動。在這種信息傳播的大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整合和價值判斷能力,才能夠為人們提供客觀、真實、有效地信息。
4 結論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環境、方式以及受眾的價值觀念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環境下,對于傳統媒體中的新聞采編人員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來,具備新聞采編、網絡推廣、價值判斷等多種能力的復合型、全能型人才必將是新聞采編人員發展的趨勢。由于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媒體高速發展,擠占了報紙等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網絡新聞擁有無與倫比傳播速度,但是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而這些恰恰是傳統紙媒所擅長的,傳統媒體要抓住和把握自身優勢,提升新聞的質量,吸引讀者,提高新聞傳播的效應。
參考文獻
[1]岳山,楊明.全媒體采編與應用[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2]向玉萍.新民周刊的新媒體發展戰略[D].上海:復旦大學出版學系,2014.
[3]光琪凝.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才有未來[J].青年記者,2015(3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