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雪英
摘要: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迅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長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不斷研究,不斷實踐,總結出了幾點使閱讀教學達到新境界的教法,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可見,興趣對提高學習智能和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學生只有對閱讀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疲勞,不會感到有負擔,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有探究的欲望。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春天的手》一課,讓多媒體技術進入到課堂教學中,給教學帶來了生機,激活了課堂教學,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化靜為動的效果。通過播放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樂曲,展現表現春天的美麗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把學生引到了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從而激起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合理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情感體驗
《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學《美麗的彩虹》一課,為了讓學生表達對彩虹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外,還采用一人讀或多人讀等靈活多樣的讀書方式,促使學生多讀、樂讀,在讀書中感悟彩虹的形狀美、顏色美,從而激發學生喜歡彩虹的情感。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充分感悟彩虹的美與神奇,同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拓展思維,通過仿寫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應是在一種充滿真情實感的氛圍中進行,不要因為過多的注重詞句的分析運用,語法修辭,而忽視了學生對情感體驗的培養。如《水鄉歌》一課,為了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把水鄉的美讀出來,我引導學生獨自走進文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各自構建起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產生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自讀自悟的機會,才會產生多姿多彩的獨特感受與體驗。
三、品評文本語言,提高理解水平
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恪守"文本語言",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并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掌握語言豐富的內涵,善于積累和運用。因此,閱讀教學要讓學生仔細讀,揣摩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滋養,受到情感熏陶與感染。如教學《匆匆》一課時,引導學生從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讓學生用心閱讀,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品味,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加深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再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學生會有深切體驗學習文本語言的愉悅和收獲。
我認為用好文本語言,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對學生閱讀大有裨益。
四、營造和諧氛圍,鍛煉表達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思維經驗進行語言表達訓練。這樣,既有利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推進閱讀過程,又給學生創造理解、想象、表達的機會。要想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獨特的理解和感受,還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小馬過河》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分別選擇了高矮不同的學生來扮演小馬、老馬等小動物,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戴上故事中的小動物的頭飾進行表演。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積累、掌握的經驗,進行理解、想象、表達。學生通過生動的語言、優美的動作、形象的表情等,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教學中就要保證學生讀的時間,做到多讀少講、以讀代講。要給學生一定的想象表達的空間,讓他們把自己的意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在《春天的手》一課中,當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學生特別的高興,有的學生畫一幅描寫春天的畫,有的學生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有的學生說一些描寫春天的詞語,還有的學生唱一首歌頌春天的歌曲等。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感受、理解,又提高了學生欣賞、創新等多種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用心閱讀,在閱讀中感悟真情,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思維、想象、語言表達和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我們能堅持不屑的,不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總結方法、經驗,再把它們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并切實有效的,都是好的方法。我們選擇運用了這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