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梅 袁玲芝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青年教師的群體越來越大,青年教師成為了教育戰線的跨世紀的生力軍。把青年教師的現在與未來發展相結合,加強青年教師的素質修養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刻不容緩的首要工作。
關鍵詞:青年教師;培養;師徒結對
教師隊伍建設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決定力量。學校是以教學為主的,而教學的任務則是由教師來承擔的,課程改革的理念,需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實施來實現。課堂教學是否取得成效,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的水平;學生能否獲得全面的和個性的發展,關鍵也在于教師的素養;教師的示范作用是教育、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證。所以說,教師的素質與修養對教育教學工作、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當前,有些學校花大力氣建豪華的校舍,增添精良的教學設備,進行頻繁的改革,可教育、教學質量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是因為缺了教育的根本要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缺乏對于教育、教學的摯愛,缺乏對于學生深厚的情愛,缺乏深厚的文化素養。所以,要辦好一所學校,首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格修養”
小學語文教師的素養最主要的是“人格修養”。近年來,青年語文教師成長很迅速,各地都出現了一批學科帶頭人,他(她)們的教學確實令人刮目相看。不過,這只是少數尖子。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大多數的青年語文教師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不少人雖然學歷較高,但是實際業務能力并不高,對于教育、教學工作尚缺乏經驗,有的教師遇到難題,束手無策,缺乏處理能力。這些只需認真工作,不斷積累經驗,就能得到有效的解決。但更深層的,比如關于青年語文教師的人格修養,教師對生命、對人生、對事業的價值觀樹立得如何?平日的教學工作責任心如何?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學習較差的學生?這些則更需要我們加以重視,予以解決。尤其是有些教師借由節日向學生家長索取禮物,變相指使學生考試作弊等,這樣的陋習更不能放任之。作為教師,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學生,是“我”能給予學生什么,而不是向學生索取什么。法國教育家盧梭有一段名言:“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是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是不配從事這些職業的;……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這充分說明教師職業的崇高。如果教師想向學生索取,說明他的精神世界出了問題,這不僅是工作不負責的問題,而且是師德墮落的行為。我常和自己的學生說:“我們當教師的,不論你教什么課程,當學生畢業以后,再遇到自己所教的學生時,應該不感到臉紅才是。”作為語文教師,學生畢業時不僅語文知識要學得好,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方面,你引領的如何?在學生的生命成長中,你給予了他多少力量?小學生的思想是純潔的,作為教師的責任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在塑造兒童的靈魂時,教師首先要具有高尚的、純潔的靈魂。具體講,教師的“人格修養”體現在什么地方呢?
(一)語文教師的“人格修養”要體現在心靈上。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具有一顆“愛心”。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專業課,對教師的工作具有明確的目標和責任感,這是一名語文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人格素養”。教師只有用愛心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尊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泛愛,不能只是單獨針對幾個好學生,而應對所有學生付之以愛心,尤其要對學習差的學生,更要有一種近乎執著的偏愛,才能使其不斷進步。教師要做到這地步,并不是一件易事,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二)語文教師的“人格修養”要體現在道德規范上。
作為語文教師的道德標準,主要表現在高度的責任感上。教師的責任感,在于把培養好下一代作為神圣的天職。要有誨人不倦的精神,要積極、熱情、勤奮、認真。如果教師備課馬虎,講課敷衍,批改作業粗枝大葉,那是違背教師道德的;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錯誤不及時幫助,那是不負責任的;如果不是進行正面教育,而是常常給予訓斥、挖苦,甚而體罰,那是對教師道德的損害;如果教師慫恿學生考試作弊,向學生索取什么,那是教師道德的墮落。
(三)語文教師的“人格修養”要體現在言語行為中。
作為語文教師的言行,要真摯、誠實、篤信。教師對學生要以誠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教師不能虛言欺人,要不飾己短,要敞開心扉,才能使學生親近你,信任你,敬愛你。教師的示范作用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保證。孔子早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人先正己”。小學生的模仿性很強,而且特別喜歡模仿自己的老師。老師在孩子的心靈里具有絕對的權威。教師的身教重于言教。
二、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及文化素養
認真學習傳統的語文教學。傳統的語文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根基。中國人民使用漢字、漢語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和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的,漢字、漢語的文化命脈和精神內涵都源于中華民族文化的長河。中華文化的傳遞,主要靠漢字、漢語工具。漢字、漢語教學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操作體系。有人認為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沒有理論,這是不全面的,只是我們過去系統總結的還不夠。漢字、漢語有自己的特點,漢語和拼音文字的語言不同,漢語是一種不完全形式化的符號系統,而是一種形象化的文字,漢語的基本辨義原則是“形—義”關系。漢語講究“象外之意”,“言有盡而意無窮”,“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等,也就是古語所講的“文貴遠”。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有的詞、句、段,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字面含義,還要理解其含蓄之意、比喻之意、言外之意。
中外古今,無數優秀語文教師的成功經驗,其根本因素就是他們具有高尚的人格,是學生文明、道德的表率。因此,他們才具有巨大的榜樣力量,潛移默化,塑造著學生的心靈。希望青年語文教師都能處處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7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