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珍
摘要:德育滲透是一項系統化、復雜化的工作,需要教師把握關鍵要素,科學進行滲透,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德育滲透的整體水平,也才能切實優化初中語文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德育滲透;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德智體美勞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德育在中學教育教學中處于首要地位。語文教學作為初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許多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方面優勢突出。新形勢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德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教高的技術知識,還要求有相匹配的道德素質,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越來越高的要求,德育教育也越顯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還要對學生進行更多的德育教育。對于青少年而言,青少年時期正是個人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教育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他們以后的道德素質的高低,甚至決定了他們的發展方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發展的希望。良好的德育教育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養成優良的道德修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使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因此,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僅決定了學生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學生親耳所聽、親眼所見、親手去做,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才有感染力。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在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中,我為學生布置了系列作業:一是寫調查報告。讓學生調查身邊的人,去了解祖國改革三十年的巨大變化。二是開展體驗教育活動。在條件盡可能允許的條件下,試著用柴火做飯、用煤油燈度過夜晚、徒步上放學等,來感受祖國今昔的巨大變化。三是寫作活動。有許多同學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祖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巨變的認識,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熱愛。有許多同學寫出了諸如《寫信與打電話》、《我家搬新居》、《柴火做飯與液化氣做飯》等文章,表達出祖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激起了對祖國變化的贊嘆和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三、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要潛移默化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不應像政治教育那樣明確和直接,而應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出,這樣也較能為學生們接受。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應當在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要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思想,討論問題,用自己真摯的感情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觀念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其次,語文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生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正確思想感情的熏陶;再次,語文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實際,對文字蘊涵較深的細微之處作適當的點化,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喚起學生自身潛在的情感,使之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四、用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凈化學生的心靈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無數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們身上,閃爍著最耀眼、最動人、最可以世代相傳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輝。因此,在分析描寫這些人物的作品時,應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這些人物偉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學生能真正辨別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例如《我的信念》瑪麗?居里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于得到0.1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生命的意義》保爾臥病不起的時候,仍然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堅持寫作,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這些典型的形象,都能給學生無比的震憾,學生會明白:生活屬于強者。《儉以養德》、《誰是最可愛的人》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好例子,強調“儉樸”,反對奢侈;學生品味文中志愿軍戰士一口雪一口炒面的生活,能體會到“堅強的品質”對人成長的重要。
五、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
馬克思曾經說過:“勞動創造了人類”,可見勞動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性。但現在的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好逸惡勞者不在少數。針對這種情況,我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社會意義,明白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布置學生一份特殊的回家作業,那就是每天至少幫父母做一件家務事,哪怕是盛飯,收碗筷這樣的小事情。原來不知勞動的艱辛,對別人的勞動果實不懂得珍惜的孩子們,現在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果實,覺得勞動者是偉大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的。
六、言傳身教,張揚自身魅力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具體做法是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課堂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因此, 只要我們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融為一體,就可以讓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煉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潛力和創造力起著導向、動力作用,可推進語文教學工作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蔡慧.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現代語文2006年
[2]鄒娟.德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分析關鍵要素探究.教學研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