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力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針對該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師教學任務重、課時少但授課內容多、學生實踐操作練習完成效果差的問題,著手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進:在教學理念上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在教學實踐中以項目教學為主;在教學管理上強調過程管理。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實踐;項目教學;過程管理
前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常用軟件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對計算機在日常辦公中的基本應用,學會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及PPT演示文件的制作。
一、教學現狀分析[1]
該課程的教學實踐情況在中職學校面臨如下困境:第一,該課程開設時間多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而且開設該課程的班級較多,教師教學任務較重;第二,該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周課時多為4節次,課時較少,而授課內容又較多;第三、學生上機操作時間較少,操作技能不熟練,實踐操作練習完成效果差,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
中職學校中的公共基礎課師資不足,計算機公共機房較少,而中職學生剛從普通教育轉向職業教育,不適應不熟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再加上中職學生學習能力弱,學習態度不端正,造成學生多有厭學情緒。因此課程教學效果差,為改變此狀態,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本人在此對該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探討。
三、解決對策
(一)教學理念上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
職業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基礎教育重視的理論知識的掌握,而職業教育強調的是技能習得,技能的習得必須依靠實踐操作,因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多動手、多思考、多提問,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在教學活動安排中時要保證實踐操作,對教學環節中實踐操作多的內容一定要主動安排在機房授課,而不能再是‘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應該是多媒體網絡教學[3],老師在計算機上操作演示給學生,學生即時上機操作完成練習;否則這節課在教室講完理論,下節課再去機房操作,學生有可能已經記不清老師教學時的操作過程,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勤于動手,要勤于練習,否則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感覺看別人操作挺熟練,自己認為學會了,實際一操作才發現“手忙腳亂”。同時在教學上老師應該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練習,讓學生大膽操作,從練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時注意正確演示操作,同時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多角度去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發現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同學,把這些學生努力培養成“小老師”,成為扎根學生中間的“老師”對于提升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將大有益處,同時在班級也形成了學習核心團體,對轉變班級學風意義重大;對學生的個人學習方法上引導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思考,逐步養成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提問,在操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適應職業教育教學特點打下基礎。
(二)教學實踐中以項目教學為主
把《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實際的計算機實踐操作項目,讓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實踐性強、應用性強的工作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轉變學習態度,重拾學習信心,幫助學生成長。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計算機硬件知識的學習,如果按照傳統授課方式,知識內容比較難,內容比較多,學生不易理解掌握,但將轉化為“DIY裝機”項目,讓老師擔任“虛擬客戶”,而學生分組擔任計算機專賣店員工,老師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裝機要求,讓學生根據“虛擬客戶”的裝機要求填寫完整的DIY配置單;開放網絡讓學生去查找不同的計算機硬件配置,并查看檢驗是否符合“虛擬客戶”的要求,同時也可去網絡專賣店上搜索相關計算機硬件配置,比較兩者的不同,從中學習計算機硬件知識,通過這一項目的完成,學生不僅掌握了計算機硬件知識,還學會了網絡搜索技能,同時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學管理上強調過程管理
基礎教育中在教學管理多注重學習中的測驗、月考、期中、期末知識理論考試成績,中職生在基礎教育中是“失敗者”,對這種教學管理方式和知識理論考試評價方式多存在反感情緒,如果在剛開始的職業教育學習仍采用此類評價方式,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比較大,因此應改變這種以知識理論考試成績評定的方式,而且由于職業教育以技能習得為目標,而技能的習得更多是在平時教學練習中較長時間才能實現,所以作為教學管理的老師應該從知識理論考核為主轉變為以技能習得考核為主,以學習結果考核為主轉向以學習過程管理為主,注重學生平時技能的練習指導評價,在技能習得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技能、熟練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學生也才能以更多精力投入到平時的技能練習中去。例如:計算機鍵盤操作如果僅僅講授理論的角度出發,最多只需要1~2次課就講授完畢,但學生要掌握盲打的技能,可不是短短一兩次就可以完成的,可能要1~2個月的練習才能逐漸掌握,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次課都會留置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上機操作練習,并且利用好學生的課外上機練習時間,讓學生在課外反復加強練習才可能掌握看似簡單的“盲打”操作,如果這個技能的評價在1~2次課后即進行,相信很多學生是不可能合格的,教學的目標也是無法完成,而這個技能的考核只能放在下半學期后進行,這樣的評價才更合理,這樣的技能培養目標才更能實現。
綜上所述,通過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采用以上措施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信心,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權俐文.淺議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J].教師,2016, 2:34
[2]陳偉.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探討[J]. 科學中國人,2016,5:210
[3]林曉惠.對《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性教學的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 30(1): 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