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數學課來說,要想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提高他們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的能力,關鍵在于生活化課堂的打造。為此,我們可以從教材趨向性、生活化平臺的打造等方面來做起。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有效地將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呢?下面,筆者就將就這一話題,結合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來具體談一談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 靈活運用教材,讓教材趨向豐富生活。
一般情況下,可以這么說,無論對于什么樣的課堂來說,課堂教學都應該盡可能注入生活氣息,這一點,作為一線的廣大教師而言,對此應當是沒有多大的異議的。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在如何讓學生自然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活動的生活氣息,在這一點上,我們確實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或者見解。因此,對于這一點,我們在這里,應該停下來,認真地進行一番討論。這樣,才有可能達成更進一步的共識。筆者認為,要想讓課堂充滿生活的味道,首先,就要讓我們使用的教材充滿生活的味道。
教學“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不退位)”這一內容,筆者在創設情境對課題進行揭示之后,又精心作了如下的設計:第一步:教師作引述。具體筆者是這樣引述的:這幾天,天氣很好,小明、小虎、小歡等五位小朋友的全家將集體出去游玩,以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想邀請你做導游,那么,你愿意嗎?如果愿意,那好,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這幾個幸福的家庭一起上車,準備出發吧!第二步:教師明確問題。這里也是先引述,在引述基礎上提問:既然你是導游,那首先就要清點人數。怎么來做這些呢?請你結合以下幾個問題來解決:(1)車上配備有多少個座位呢?現在已經有多少個座位上坐人了?(2)那么,還有多少個位子沒人坐,還空著呢?(3)你是用怎樣的方法進行計算的呢?(4)下面,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列出算式,教師板書35-20=?
這樣的設計,亮點就是創設了一個學生比較熟悉的“乘車去游玩”的情境。這樣就把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場景拉進了課堂活動之中。這樣做,就大大的縮小了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認知距離,在無形之中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由此可見,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活用教材,優化教材,將其最大程度的接近學生的生活。
二、 打破時空界限,提供生活化平臺
我們都知道,教學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教學平臺。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課堂活動都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固定的地方——教室展開。這樣,雖然有利于課堂活動的有序推進和高效展開。但是,我們也不是沒有感覺到,如果課堂教學一直這樣進行下去,就會給人以太單調、太呆板的感覺。而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在有些情況下,就會打消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在合適的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打破教室的單一性限制,打破每節課慣常的40分鐘的限制。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純粹的知識,還要培養他們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時候,我們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教育。“統計”這一內容,就能很好地對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行培養。這里筆者強調一點,就是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就安排統計的教學,就足以告訴我們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所在。但是,教學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到,這樣抽象的知識讓小學一年級學生來學習,是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的。如果我們還只是在課堂上來進行這樣的教學,要想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再加上本課內容教學是統計知識的起始課,它的基礎性地位我們不能忽視。
為此,在教學當中,筆者設計了一個“聯系生活,延展課后”環節。具體要求學生回到家里之后,幫助爸爸或者媽媽統計一些東西。統計好之后,第二天課堂中與大家交流分享。這樣的設計,就有效的打破了教室的局限,將一定的生活場景變成數學演習的地方。這樣,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學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應用所具有的方方面面的價值之所在。
三、 營設和諧氛圍,讓學生產生生活的感覺
生活化課堂的打造,可以通過對教材的靈活處理,也可以通過對用地和用時的靈活打破來實現。筆者認為,在這方面最最重要的還是從“人”這個角度來分析、來決策。為此,我們要努力打造一種生活性比較強的課堂大環境。這樣,學生才真正有“置身生活中”的感受。
為此,我們要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這就是讓我們與學生之間像生活中兩個對話者一樣——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因為,在這樣的平等關系下,學生才能有膽量去交流、去表達、去表現自己。
另外,對于學生活動的評價,也要做到具有生活成分。一般地,對于他們好的表現,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表揚,讓他們收獲信心。而對于學生那些具有問題的回答,我們要幫助他們明白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應該怎樣去改進。這樣朋友般的幫助,就能讓學生一邊能夠“接受”,一邊又能做到改變。比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口算(退位)”時,我們既要做到讓他們大膽提出問題,還要幫助他們明確思維方向,注重獲得的過程。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我們要想真正地達到更好地提高學生應有的數學素養,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提高,關鍵就在于我們引導他們主動地去探索。而實踐告訴我們,學生這種探索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生活氣息的課堂的土壤。
參考文獻:
[1] 薛洪勛.“拓展課堂內容 提高教學效率”[J].實踐新課程,2007(12):26.
[2] 陳清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吉林教育,2010(11):98。
作者簡介:張靜,江蘇省新沂市,新沂市港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