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應用,是習作的基礎,為此,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從激發興趣、讀寫結合、重視朗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五個方面談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閱讀;興趣;朗讀;合作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應用,是習作的基礎。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畏懼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為此,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語文積累,與廣大同行分享在閱讀教學中的點滴經驗。
一、 激發興趣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前提,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眾所周知,成功的導入對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起著關鍵性作用,閱讀教學對于優等生來說,如同魚兒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對閱讀充滿了樂趣;而對于學困生來說,如同旱鴨子掉入海洋里,隨時都會被淹死,無比痛苦,畏懼閱讀教學。然而,我們的教學并不只是為優等生服務,我們必須承認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兼顧中等生,照顧學困生,采用趣味導入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 猜謎導入。小學生對猜謎語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征,適當采取猜謎語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學《最后一頭戰象》時,讓學生猜一動物:兩個耳朵像扇子,鼻子像水管,身體像一堵墻,大腿像柱子。雖然學生很快便猜出這是“象”,但注意力馬上集中在黑板上。
(二) 故事導入。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講故事導入,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學《伯牙絕弦》一文時,可以通過俞伯牙拜師學琴藝后偶遇鐘子期,與鐘子期感人的故事導入,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故事背景,還誘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 多媒體導入。多媒體作為21世紀的新生事物,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促進,這幾年的教育均衡驗收促進了學校硬件的投入,如今的教室幾乎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政府花費這么多的財力就得讓這些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自身的價值,不是讓它們“長眠”,倘若教師能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定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學《猴王出世》時,可以播放《西游記》的片頭曲,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這熟悉的音樂、精彩的視頻所吸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讀寫結合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同時寫作也促進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教學《跑進家里來的松鼠》一文時,課文表達了作者一家對松鼠深深的喜歡之情,大部分學生也都喜歡小動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找找身邊喜愛的小動物,動筆寫一寫,向同學們介紹家里最喜歡的小動物。又如教學《窮人》一文,課文只介紹了漁夫拉開蚊帳,并未將漁夫夫婦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后的生活進行詳細介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仿寫,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只要想象合理即可,在續寫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了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 重視朗讀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獲取知識,知識可以帶來你想要的一切。記得兒時每天早晨都有讀書的習慣,天剛亮整個村子就充滿了瑯瑯的讀書聲,在古代對朗讀更是重視,然而如今在村子里幾乎聽不到學生的讀書聲了,學生的朗讀時間也就短短的幾分鐘,朗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新課標教材的講讀課文也明確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而寫的《有的人》時,引導學生采用兩種不同的語氣朗讀詩歌所寫的兩種人:采用充滿崇高敬意的感情朗讀“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采用滿腔憤怒的感情朗讀“騎在人民頭上”的人。帶領學生有感情地多朗讀幾遍,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浮出水面了。
四、 自主探索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令眾多語文老師“頭疼”。閱讀教學不同于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靠學生的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需要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了解,探索文章的主要內容,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時,為了順利地完成整個教學內容,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將知識點直接抄在黑板上供學生背誦,這樣“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特別是教材中的閱讀課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探索新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五、 合作交流
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學習也一樣,引導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學習,能有效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互補,基礎扎實的學生有提升的空間,學困生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中,合作交流學習不能停留在形式,教師要留足時間、空間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全員參與,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合作交流學習中去,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增強了學生間的集體榮譽感。如教學閱讀課文《金色的腳印》,引導學生四個人一組開展合作交流學習: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偉大的母愛、父愛?正太郞為什么不直接放了小狐貍?正太郎如何幫助狐貍夫婦解救小狐貍?誰解救了遇難的正太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深入探究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傳授閱讀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梁志彬.基于語文意識背景下的小學閱讀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2017(3).
[2] 薛致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有效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2017(11).
[3] 王全壽.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4).
作者簡介:蔡藝娟,福建省龍海市,顏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