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的語文教學的手段不斷地豐富,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語文課堂的容量,使語文教學向著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方向發展著。但事物往往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在看到多媒體教學優點的同時,從語文技巧的傳授角度來看,傳統的優秀的語文教學技巧大量的在課堂中消失,特別是朗讀教學環節,往往由多媒體播放朗讀素材,教師只起到了播放的作用,學生只是聆聽的觀眾。朗讀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朗讀教學環節是否有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這些問題值得教師們借鑒與思考。
關鍵詞:朗讀;語文教學;本質;意義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而朗讀教學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我國的教學史上曾經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正所謂:“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古代孩童的啟蒙讀物也是在學生的反復誦讀中感悟學成的。朗讀以其語言誦讀美,想象的瑰麗美,生活的感受美,不斷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們,成為語文教師教學內容的重要一環。
一、 語文朗讀的本質
中學語文教學對朗讀的要求是,通過教學中的朗讀活動,引導學生感知文本內容,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的感情,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與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機的銜接起來,產生必要的共鳴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感悟,同時要注重把握語音,語調,輕重等技巧,以此完成對作品的鑒賞活動。由此可知朗讀的本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朗讀是與文本的溝通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其目的是與閱讀教學相關,即在分析文本之前通過朗讀掌握閱讀技巧,初步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提升學習趣味。而在語文教學環節中,朗讀不僅是對文本的把握,更是讀者與文本互動的過程,是讀者對作者作品產生跨時空交流的過程,它摒棄了以往學生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的,積極的體驗,會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到作品的意境,并感同身受的理解詩歌的主旨情感。使學生沉浸其中,使語文教學達到一種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朗讀是想象的重塑
朗讀教學不僅是學生機械性的“讀”的活動,更在于它能促進學生在朗讀體驗中,發揮自己聲音的特性,借助聲調的轉換,起伏,情感的抑揚頓挫來為聽者營造一種氛圍使其能在朗讀的聲音中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形成一種如在畫中游的動態畫面,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體悟詩歌的意境美,提升學生的美感。
(三) 朗讀是生活的體驗
現代教育認為朗讀不僅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還是讀者與自己內心的交流的過程。在朗讀時發出的各種聲音都浸透著作者自己的生活體驗,它更多的是讀者借助作者的作品發出自己的內心呼喊,引起聽眾的共鳴。因此朗讀教學不僅要發出作者的情感體驗,更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自己品味、揣摩音調節奏,使之發出內心的聲音,感悟生活的真諦。
二、 朗讀的教學重要意義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朗讀詩歌,是學習詩歌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學習詩歌離不開朗讀,學習其他的文學樣式也同樣離不開朗讀教學。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當下語文教學對朗讀的呼喚
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規定全國中小學要統一推行教育部編寫的語文教材,雖然目前沒有完全的在各個學段中鋪開使用,但通過各方面的消息報道可知道,教育部編寫的教材與目前使用的人教版的語文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古詩文的閱讀比例。報道稱:“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可見教授古詩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教授古詩文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反復的朗讀古詩詞,一直達到成誦的目的。由此可見語文老師增加朗讀教學是時代所需。
(二) 朗讀有助于對文本的理解
朗讀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總是從淺層次向深層次不斷地深化。而朗讀就是學生由淺層向深層過渡的跳板,在朗讀中學生首先通過對文本的感悟,再到聲音的發出,無不都是與作者的對話,在一次次的對話當中,使自身的理解不斷向前推進,進而理解了文本的真正的內涵。正如古人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教師要在學中加強朗讀這一環節,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朗讀,去體悟,讓學生在反復的雋永中掌握文本的含義,從而掌握各種語文知識和技能,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價值體現。
(三) 朗讀有助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及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的要求:“能讓學生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也就是說口語交際就是交際幾方面的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為了特定的交流目的,借助標準的合理的語言和相應的言語姿態進行聽、說互動的一種實踐活動。這些習慣的養成全部都是在平時的朗讀基礎上訓練出來的。朗讀詩歌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能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學生朗讀詩歌時,特別是當他們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時,學生的表達欲望會自然而然的觸發,因此,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隨之不斷地提高。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中雖然我們的課堂不能離開多媒體計算機的使用,但傳統的教學手段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特別是朗讀教學,以其獨特的聲音魅力,教學手段的豐富性,吸引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其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天成.語文朗讀教學的綜合效應[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5).
[2] 張頌著.朗讀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3] 劉澤華.語文教學要重視讀[J].文學教育(上),2009(6).
[4] 梁紅英.中學語文反思性學習探索[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葛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