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光
摘 要:個性化閱讀能夠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加快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并且促使新的教學模式得到推廣。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
小學生在學習當中通常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其是否會明確表達自己的內心就需要看教師的教學形式。一旦教師在教學當中過于嚴謹,學生的個性化就難以表達出來,甚至在其他方面的表達也會受到限制。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不容樂觀,教師需要明確基礎的教學目標,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才能夠強化小學語文教學效用。
一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廣的過程中,各種教學方式應運而生,教師在教學當中對于教學手段的實施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在學習當中應接不暇,雖然個性化閱讀的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教師還是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特點。目前的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當中的體現仍然存在較多的缺陷,學生對于漢字的掌握不全面,而教師沒有做好詞語及語言教學,導致個性化閱讀教學缺乏基礎,學生在閱讀當中的興趣不高。教師對于課堂的構建仍然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理解有關知識時受到了較多的限制。而教師對于現代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不深入,難以體現當代教學的優勢。個性化閱讀要求學生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教師缺乏對這個方面的培養,降低了課堂效率。還有部分教師缺乏耐心,不能正確地通過閱讀教學引發學生的共鳴,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教學途徑
(一)創建多樣化的閱讀氛圍
小學生在學習當中容易受到氛圍影響。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創建多樣化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思考,讓其對于本身一知半解的詞語進行深刻的分析,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內容。氛圍的營造可以體現小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活性,借助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體現閱讀的個性化特征。對于當代小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不同的教學效果。很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接觸多媒體,教師就可以利用其比較熟悉的形式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其保持高度集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讓其可以形成多元化的感受,并且在閱讀當中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培養閱讀思考能力
閱讀的主要意義在于帶動學生的思考,讓其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及內容。個性化閱讀強調學生在學習當中思考形式的轉變,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進行培養,讓處于發育階段的小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雖然小學生的思想比較靈活,但還是容易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導致學生的求知欲下降。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情感方面的強化,讓其對文本的疑惑得到解答,進而強化自身的思考能力。雖然個性化閱讀注重學生的自主感受,但是教師還是需要予以引導,否則讓學生單一地思考會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我思索,將閱讀形式與想象力結合起來,提高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三)強調閱讀主動性
閱讀主動性在個性化閱讀當中不容忽視,很多學生認為閱讀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對文字進行朗讀與分析,其實不然。閱讀要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提出自己的見解,對自身的閱歷進行豐富培養。比如:在開展《不懂就要問》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讓學生自主閱讀,使其能夠通過文章內容得到自主性感受,并且可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篇文章強調的不僅是讓學生正確理解有關內容,還需要讓學生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并且對其精神進行體會。教師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要將教學難點體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基本的文章背景,使其可以從中得到獨一無二的體會。
(四)拓展閱讀教材寬度
任何閱讀形式的體現都有一定的寬度可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對閱讀教材的寬度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深刻了解個性化閱讀的廣度。雖然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會在形式上推陳出新,但是最終達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就需要從閱讀教材當中入手,使得僵化的閱讀課堂逐漸多元化,并且可以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明確作者的心境。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傳遞作者的思想,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優勢及個體性差異。教師還需要包容學生的學習形式,對其不同的閱讀視角進行分析,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三結語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小學生要提高閱讀積極性,在自己感興趣的范疇內強化自主閱讀效果,這能夠為寫作學習提供基礎,促進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向峰.小學語文中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118-119
[2]郭麗霞.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08):143-144
[3]李英.芻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85-86